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邓稼先的家风故事:为国奉献 简朴生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邓稼先的家风故事:为国奉献 简朴生活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795391

家风正,则为官清;家风劣,则为官浊。古往今来,几乎无不如是。腐败之祸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家庭既能助腐生变,成为助推腐败的温床,也能拒腐防变,成为抵制腐败的坚固防线。帮腐,虽一时享受与奢华,但终将导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助廉,虽生活普通而平淡,换来的却是亲人的温馨相伴和幸福的持久绵长。

为了营造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良好氛围,特推出一批近现代名人清廉好家风故事,希望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转发学习。今天推送的是《邓稼先的家风故事》。

邓稼先家风:为国奉献 简朴生活

邓稼先的父亲邓以蛰是现代著名美学家、美术史家、艺术理论家,与同时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并称为“南宗北邓”。邓以蛰一生淡泊名利,从不以权威自居。他曾居住的北京四合院中,悬挂着“松风水月”四个大字。邓以蛰以此横幅提醒自己与家人,为人当如松风那样清朗,似水月那般明洁。由于亲身经历清朝腐败、军阀混战、列强欺凌的时代,邓以蛰一生最大的期望就是“中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强盛”。他鼓励当时尚未成年的邓稼先:“稼儿,为了祖国的强盛,你要立志学科学,将来报效国家。”邓稼不负所望,成为了报效祖国,为国奉献的科学家。

作为父亲视孩子如掌上明珠,但是在一些问题上他却选择了“不作为”。女儿邓志典还不到十五岁时,就到了内蒙古建设兵团。一个女孩,独自离开家,去千里之外的陌生地方,做父母的有多少放心不下。邓志典到内蒙古后,被分配在一家做箱子的工厂当工人,一干就是四年。期间,一次核试验完成之后,邓稼先放弃了回北京休息的机会,坐了几天几夜火车,又步行二十几里去看望女儿。他给志典带去了几听肉罐头,那是他在戈壁滩上节省下来的营养品,看着女儿狼吞虎咽的吃相,他心里泛起了一丝苦涩。以邓稼先的“国宝”身份,可以有很多办法把女儿接回来的,但他没有这样做,他的女儿是研究所中最后一个按政策回到北京的。回城后,志典在一家皮件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制作工人。

邓稼先注意在品德上教育孩子。邓志典去美国读研究生前的一天,邓稼先突然问她:“你看过《走向深渊》这部电影么?”这是一部取材于真实事件的影片,讲述女大学生阿卜莱在欧洲求学期间,因贪图享受被情报机关所利用,并将她在火箭基地工作的男友拖下水的故事。这个时候,父亲提起这部电影,女儿立刻明白了:“爸,我不会的。”邓稼先用最简单朴素的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

邓稼先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在生活上却从无要求。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给他配的专车,除了工作需要,从不使用。单位分给他新的住房,他坚持不搬,一直住在老旧的公寓里。简朴的作风,直接影响了他的子女。邓志典在美国读研究生期间,生活节省,对于追求高消费和洋气的东西没有一点兴趣,穿的衣服还是从国内带过去的。邓志平在一所高校任职,继承了父亲的生活态度和工作作风,为人也非常低调。他在回忆中说:“在我的父亲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坚持与执着”“我在父亲那里学到了一种平凡而安静的生活态度”。他还说:“做科研,一定要受得了清苦,着实不容易。我的孩子在上学时我就对他说,要真想做科研,得费些力气。”

邓稼先留给家人的遗产少之又少,但他留给后人的精神风范却很多很多。


邓稼先全家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