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常见病害的防治药剂介绍
草莓常见病害的防治药剂介绍
草莓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水果作物,其种植效益显著。然而,在大棚种植过程中,草莓常遭受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本文将详细介绍8种常见的草莓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帮助种植户及时采取措施,降低病害损失。
1. 炭疽病
草莓炭疽病主要表现为匍匐茎、叶柄、花茎出现近黑色的纺锤形病斑,稍有凹陷,长度在3~7毫米之间。短缩茎发病时,1~2片嫩叶会失去生机并下垂,最终枯死。此病害主要发生在育苗期(匍匐茎抽生期)和定植初期。
防治药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氟啶胺、二氰蒽醌、咪鲜胺及锰盐、溴菌腈、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苯唑)。
2. 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和果实。发病初期,叶片背面会出现薄薄的白色菌丝,后期菌丝会密集成粉状层。严重时,叶片正面也会滋生菌丝。果实后期受害时,表面会覆盖一层白粉,严重时整个果实如同一个白粉球,完全失去食用价值。
防治药剂:四氟醚唑、乙嘧酚或乙嘧酚磺酸酯、醚菌酯、露娜森、健达、绿妃。
3. 灰霉病
灰霉病主要危害草莓的花器和果实。发病初期,花萼上会出现水浸状小点,随后扩大成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病害扩展到子房和幼果上时,最终会导致幼果腐烂。
防治药剂:凯津、凯泽、异菌脲、嘧菌环胺、腐霉利、咯菌腈、菌思奇。
4. 青枯病
青枯病多见于夏季高温时的育苗圃及初栽期。将病株由根茎部横切,可见导管变褐,湿度高时可挤出乳白色菌脓,严重时根部变色腐败。
防治药剂:噻唑锌、春雷霉素、叶枯唑、壬菌铜、中生菌素、可杀得三千(单独使用)。
5. 病毒病
目前我国草莓已知有六种病毒病害。单一病毒侵染草莓通常不会表现出症状,但当两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时,会导致株高降低、果实变小、产量下降、果实质量差。
防治药剂:盐酸吗啉呱、香菇多糖、宁南霉素、阿泰灵。
6. 蛇眼病
草莓蛇眼病又称草莓白斑病、草莓叶斑病、草莓斑点病,主要危害老叶,叶柄、果梗、浆果也可受害。病斑发生多时,常融合成大型斑。果实染病时,浆果上的种子被侵害,被害种子连同周围果肉变成黑色,丧失商品价值。
防治药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氟啶胺、二氰蒽醌、咪鲜胺及锰盐、溴菌腈、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戊唑醇、腈苯唑)。
7. 叶斑病
草莓细菌性叶斑病是育苗期和栽植缓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初侵染时,叶片下表面会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扩大时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故亦称角斑病或角状叶斑病。严重时会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
防治药剂:中生菌素、春雷霉素、乙蒜素、络氨铜、噻唑锌、叶枯唑、氢氧化铜、壬菌铜、可杀得三千、康普森细菌立健。
8. 根腐病
草莓根腐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一经传播会导致种植的草莓全军覆没,分为急性型(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和慢性型(草莓黑根腐病)。急性根腐病症状为雨后叶尖突然凋萎,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
防治药剂:甲霜.恶霉灵、霜脲.锰锌、烯酰.福美双、四霉素、康尔根。
以上就是关于草莓常见病害的介绍。草莓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保证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对各种病害的发病时期以及防治药剂都要清楚了解,及时对症治疗,降低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