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国演义》深度揭秘:周瑜葬礼上,诸葛亮为何能“险中求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国演义》深度揭秘:周瑜葬礼上,诸葛亮为何能“险中求生”?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30547120_121256207/?pvid=000115_3w_a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临终遗言,至今仍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位东吴的军事统帅,最终被诸葛亮“三气”而亡,这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然而,周瑜死后,诸葛亮孤身前往柴桑口吊孝,在东吴众将的虎视眈眈之下,却能全身而退,这又是为何?其中暗藏的玄机,与古代殡葬礼仪的密切关联,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周瑜的葬礼,对于诸葛亮来说,无疑是一场“鸿门宴”。东吴群臣,尤其是主战派,都将周瑜之死归咎于诸葛亮,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鲁肃虽与诸葛亮交好,但也难以保证他的绝对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为何还要冒险前往?

从道义层面来说,诸葛亮必须去。蜀吴联盟是当时对抗曹操的关键,周瑜作为东吴的栋梁之才,他的葬礼,蜀汉必须派代表前往吊唁,以示尊重和维护联盟的稳定。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亲自前往,更能体现蜀汉的诚意。不去,反而会落人口实,让东吴找到借口对蜀汉发难。

诸葛亮深谙古代殡葬礼仪的重要性,并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为自己创造了“险中求生”的机会。 古代丧葬极其注重礼节和仪式,在葬礼期间,即使是对死者怀有仇恨的人,也要暂时放下恩怨,遵守丧葬礼仪,以示对死者的尊重。 这也是诸葛亮敢于只身前往柴桑口的重要原因。他知道,在周瑜的葬礼上,东吴众将即使对他心怀不满,也不好公然发难,否则就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也会被世人所诟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