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绒服选购指南:“绒子含量”不等于“含绒量”,这些选购要点请收好
羽绒服选购指南:“绒子含量”不等于“含绒量”,这些选购要点请收好
近日,有媒体报道部分网售低价羽绒服存在“以丝代绒”造假的情况,引起社会关注。随着寒冬的到来,如何选购一件保暖又可靠羽绒服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羽绒服选购要点,帮助您避开消费陷阱。
羽绒服市场现状
在商场的羽绒服专区,各类款式令人眼花缭乱。一款售价699元的短款羽绒服,标注其填充物为鸭绒,绒子含量为90%,充绒量根据尺码不同有所差异。销售人员表示,虽然今年羽绒服价格有所上涨,但目前有促销活动,性价比较高。
然而,尽管不少品牌推出了促销活动,但实际购买者并不多。许多消费者表示,会选择等到反季促销时再购买,或者因为对产品质量的担忧而暂时放弃购买。
“绒子含量”与“含绒量”的区别
2022年4月起实施的GB/T14272-2021《羽绒服装》新国标,已经将旧标准的“含绒量”修改为“绒子含量”。绒子是朵绒、未成熟绒、类似绒和损伤绒的总称,呈蒲公英小伞状,比较蓬松,是一朵羽绒中最优质的部分,保暖性较好;而绒丝则是朵绒上掉下来的单丝,呈一根一根的丝状,没有蓬松感。
新国标规定,绒子含量在50%及以上才能叫羽绒服,低于50%就不能叫羽绒服,绒子含量每加5%为一档,最高为95%。标签上没有标注绒子含量,标注的绒子含量并非5%的整数倍或者超过95%,都不符合羽绒服装国家标准要求。
常见消费陷阱
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每年冬季收到的羽绒服质量问题投诉主要集中在填充物不干净、跑绒、货不对板等问题,购买渠道多为电商平台非品牌店铺、直播间“秒杀”、实体店“反季促销”等。
建议消费者谨慎对待价格过低或信息不全的羽绒服,尤其是直播间里的“秒杀”产品。同时,要警惕商家的诱导性促销语言,可以利用“识图搜同款”功能多比较价格。
选购技巧
购买渠道:建议到正规商场或专卖店购买,网络购买最好选择有资质的商家或品牌官方店铺。
检查标签:重点关注绒毛种类(鸭绒或鹅绒等)、含绒量(绒子含量)、充绒量(填充鸭/鹅绒的重量)及蓬松度等指标。
手感测试:用手捏捏填充物,手感越柔软说明绒子含量越高,在同等条件下其保暖性越好;如果有类似硬梗的扎手感,说明含有长毛片或羽毛梗,含绒量较少,保暖性能较差。
回弹测试:用手按压羽绒服,将羽绒服铺平,让其自然恢复3分钟,再用手按压后随即松开,看羽绒服能否很快回弹,恢复至初始的蓬松状态。按压羽绒服后回弹至初始状态的时间越短,说明所填充羽绒的蓬松度越高,其保暖性越好。
防钻绒性测试:多拍打几下羽绒服,或者用双手揉搓内里,仔细观察表面和接缝的地方有没有绒毛钻出或者粉尘溢出,如果有,说明羽绒服的防钻绒性不佳,容易“跑绒”,会出现越穿越薄的情况,还有可能使用了粉碎毛等伪劣填充料。同时需要说明的是,羽绒绒毛的颜色与保暖性无关,不要轻信商家“白鸭绒比灰鸭绒保暖,所以价格更高”之类的说辞。
重量测试:掂一掂羽绒服的重量,观察其体积大小,重量越轻、体积越大的羽绒服穿上后体感越舒适。
气味测试:闻一闻羽绒服的味道,优质羽绒服应无明显异味儿或臭味儿。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消费者记得索要购物发票等凭证,回家后再仔细检查一下购买的商品,以免过了“三包”期限导致无法维权。如果您遇到羽绒服消费方面的问题,可以拨打24小时热线12315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