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以卵击石的成语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以卵击石的成语故事

引用
语文迷
1.
https://www.yuwenmi.com/gushi/65370.html

成语“以卵击石”出自战国时期荀子的《荀子·议兵》,通过荀子与临武君辩论用兵之道的故事,形象地比喻了力量悬殊的对抗。这个成语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在面对强敌时要量力而行,避免盲目行动。

成语基本信息

  • 汉字书写:以卵击石
  • 汉语注音:yǐ luǎn jī shí
  • 成语出处:战国·荀况《荀子·议兵》
  • 成语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偏重于指彼此力量上的强弱悬殊,含自取灭亡的意思多一些。

成语释义

  • 意思:卵:蛋。用鸡蛋砸石头。比喻自己的力量小,却要和非常大的力量较量,最后只有以失败告终。
  • 近义词:自不量力、螳臂当车、自取灭亡
  • 反义词:泰山压卵、自知之名、量力而行

成语故事

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被人尊称“荀卿”。他早年去齐国游学,因学识渊博,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一职。之后,他受秦昭王的聘请,往西去秦国游学。后来,他又到赵国。再后来,他受到楚国春申君的任用,担任兰陵令。晚年他主要从事一些教育和著书工作。

有一次,荀子与临武君在赵国国君孝成王面前辩论用兵之道。赵孝成王问:“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领?”临武君回答说:“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察敌人的变化行动,比敌人后发兵而先到达,这就是用兵的要领。”

荀子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古人用兵的道理是,用兵征战的根本在于统一百姓。弓和箭不协调,就是善于射箭的后羿也不能射中目标;六匹马不协力一致,即便是擅长驾车的造父也无法驾驭马车到达远方;官员不与百姓亲近而是依附因君,即使是商汤、周武王也不一定得胜。因此,善于使百姓归附的人,才是善于用兵的人。所以用兵的要领在于使百姓依附而已。”

临武君不以为然,说:“并非如此。用兵所重视的是形势要。有利,行动要讲究诡诈多变。善于用兵的人,行事神秘,没有人能预料他会从哪里出动。孙武、吴起用这种战术,无敌于天下,难道一定要依靠百姓的归附吗?”

荀子不同意他的观点,说:“不对。我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统治天下的帝王的志向,您所看重的是权术计谋、形势利害。仁人用兵,是不能欺诈的。能够施用欺骗之术对付的,是那些骄傲轻慢、疲惫衰弱的军队,以及君与臣,上级与下级之间不和,相互离心的军队。因此,用夏桀的诈术对付夏桀,还有可能成功;而用夏桀的欺骗之术去欺诈尧,就如同拿鸡蛋砸石头,用手指搅动滚水,也如同投身到水火之中,不是被烧焦,便是被淹死。”

成语寓意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掂量自己的能力,不能盲目行动。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更要知己知彼,这样才有取胜机会。当实力悬殊,不能力敌的时候,采用智取的方式,只要清楚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终有一天,会战胜对手。

成语例句

  • 战国·墨子《墨子·贵义》:“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击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 战国·荀子《荀子·议兵》:“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以椠诈尧,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
  • 唐·李德裕《处置杨弁敕》:“遗忘臣节,仍助凶威,抚弦登陴,曾不兴叹,以卵投石,自取灭亡。”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今将军将不过十员,兵不足二十万,真如群羊斗虎,以卵击石,未有不败者也。”
  • 作家刘波泳《秦川儿女》:“目前整个形势,是敌强我弱,敌优我劣。我们硬缀人家去磁,无异是以卵击石,欠缺明智。”
  • 作家郭沫若《虎符》:“我仅仅带着三千食客,要去和几十万的秦兵死拚。有好些人在埋怨着说,这是以卵投石。”

成语造句

  1. 他自不量力,妄图以卵击石,挑战强大的对手,结果可想而知。
  2. 那些妄图凭借一己之力对抗庞大势力的人,无疑是在以卵击石,最终只会落得失败的下场。
  3. 对方实力雄厚,我们若贸然行动,那无疑是以卵击石,必须谨慎制定策略。
  4. 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卵击石般地去挑战权威,勇气可嘉却不够明智。
  5.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不自量力的反抗都如同以卵击石。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