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近视和老花会同时存在?华西专家说,正常,忙和穷也同时存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近视和老花会同时存在?华西专家说,正常,忙和穷也同时存在…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2/09/36339070_1127651498.shtml

导读:随着现代人用眼习惯的改变,老花眼的发病年龄正在逐渐提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老花眼的成因、症状及与近视的关系,并提供专业的预防和应对建议。

“医生,近视和老花真会同时存在?”
是的,没有豁你。
“不是说近视的人老了,老花和近视就能抵消吗?”
不好意思,真的不能。
“老花不是应该六七十岁才有吗?咋个我才40出头就中招了?”
那个,如果我说还有30多岁就老花了,你会不会好受一点?

随着现在大家用眼习惯的改变(包括但不限于长时间用电脑、耍手机、熬夜、户外运动少……),老花的时间的确有所提前。下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的宋雨桐、杨必老师就一起来跟大家讲一讲关于老花的知识。

一、老花的定义与成因

老花,在专业名词中叫做“老视”。大家也不要觉得“老花”就真的是老了,其实人家还有个最新的名字——“近疲劳”,这样来看是不是就容易接受多了?这是一种正常的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变化,所以每个人都跑不脱。

人眼之所以能够保证无论看远还是看近都清楚,是由于人眼调节能力的存在(类似相机的调焦过程)。比如在看由远到近的物体时,人眼的睫状肌会收缩,睫状体两端的距离减少,悬韧带逐渐松弛,晶状体表面逐渐变凸,由于这一系列的变化,人眼就能完成“调焦”的过程,达到看清不同距离物体的效果。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的晶状体变硬(弹性下降),晶状体囊膜力学性能下降、睫状肌肌力下降(力量减弱),人眼的调节能力下降,导致不能再“丝滑”地完成“调焦”的过程,使得看近处的物体时出现困难,表现出一系列年龄相关性近视力下降的功能性异常现象,这就是老花。

二、老花的现状与症状

为啥有些人不愿意承认自己老花了呢?多半是因为在大家既往的观念中,老花起码是六七十岁的人才会出现,但事实上多数人从40岁就开始有老花了。

近年来,老花眼的发生逐步年轻化,通常在 40-45 岁左右就开始出现;据我国 2023 年发布的《2023 中国老花眼人群洞察报告》显示,我国目前有老视问题的中、老年人群达 3.9 亿,在 35 岁以上人群中占比 56.9%,老花症状开始出现的高峰年龄在 42~44 岁。

老花最初的表现通常是阅读小字困难。在早期,如果增加阅读距离,症状往往会有所改善;而随着年龄的增加,通常很难再通过“拿远点”才看得清楚。另外,老花的常见症状还包括眼部易疲劳、视近不持久、眼部周围疼痛、头痛、喜欢眯眼皱眉、照明需求增加等。

所以,如果四十岁左右的人出现看远处清楚、看近处不清楚,看手机、电脑容易眼睛发胀、昏,不自觉想拿远点看时,那朋友们,你心头就要有点哈数,多半是老花了哦!

三、老花提前的原因

来看看这条热搜——

由于现在大家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近距离使用眼睛的时间也越来越多,老花的发生年龄也在提前。尤其年轻人如果眼睛过度疲劳,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眼调节能力等功能的下降,甚至更早的下降到满足不了正常看近处时的调节需求,也就提前表现出老花的症状。像我们门诊上,三十多岁来看老花的不在少数。

还是老生常谈,大家在日常用眼中要注意休息,看一段时间的屏幕需要看看远处,休息下眼睛,更不要在光线过于强烈或光线暗的地方阅读,尤其晚上耍手机,一定要注意时长和周围光线。

四、近视与老花的关系

近视和老花就是一对“冤家”,一个看远不得行,一个看近不得行,所以一直以来,不少近视了的人都有一种观念,认为以后老花的时候两者就正好抵消了,自己也不会出现老花的症状。

在这里,华西专家要给你们说句大实话,近视和老花是两种独立的屈光状态,肯定是不能相互抵消的。无论是否有近视、远视、散光,到相应年龄后都会出现老花。

那为啥子会让人有“抵消”的误解?这其实是由于当看相同距离的物体时,近视眼不戴镜时,眼睛付出的调节力比不近视的人小。当人眼的近视度数和老花度数刚好一致时,则会表现出近视眼摘掉眼镜,刚好可以看清某一个特定距离处的物体,仿佛像是“抵消”掉了。

大家可以注意到,在描述“抵消”这种情况时,有一个前提是“不戴眼镜”,但对于近视的人来说,在正常看东西的时候,还是需要戴眼镜得嘛——

首先,戴眼镜常常不只是近视的矫正,还有不少人群存在散光,摘掉眼镜后,本应该进行的散光矫正也随之没有了,会影响正常看东西。

其次,正常情况下,人眼在看近处的东西时会出现调节、集合和瞳孔缩小的“三联动”改变。近视眼“不戴眼镜”看近时,人眼所需要动用的调节减少了,但仍然需要发生相应量的“集合(两只眼睛需要向内转)”等变化;调节和集合本来是联动的,此时两者的变化不能匹配,从而会导致这种联动紊乱,出现各种双眼视功能问题,反而可能会出现调节等视功能的进一步下降,加速老花的进展。

此外,人眼的调节力是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是动态变化的,也就是老花的度数是动态变化的,并不能在任一时候都可以和自身的近视度数相“抵消”,约大多数情况下近视和老视度数一致的时候只有一个时间段而已。

所以,近视和老视不是“负负得正”的关系,而是叠加起来同时生效的debuff。

五、老花的其他误区

“那医生,就算老花跟近视莫法抵消,那不近视的人更容易老花,这个说法总算是对的噻?”
答:也不对!

老花的出现年龄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随着年龄增长人眼调节能力会出现下降,下降速度受诸如晶状体硬度(弹性)、晶状体囊膜力学性能、睫状肌肌力的影响。但什么时候出现老花,还跟每个人看东西的距离有关系,因为身高、用眼习惯的不同,即使是同样年龄的人看书、看手机的用眼距离是不一样,总的来说拿得越近,眼睛所需要的调节需求就更多。

究其根本,什么时候出现老花症状,其核心还是在于人眼自身的调节能力和视物的调节需求,当自身的调节能力无法满足看近的调节需求时,就会表现出老花的症状。

近视人群如果配戴框架眼镜,由于框架眼镜和眼睛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镜眼距,通常为12mm),会导致在看相同距离时,戴框架眼镜的近视眼人群需要付出的调节力略略低于不近视的人群,从而有可能表现出症状的时间会稍稍晚于不近视的人群,但通常这种差别较小,基本上可以忽略;

而戴隐形眼镜的近视眼人群(并没有镜眼距的存在),则并不会和不近视的人有所差别。

另外,不近视的人群中甚至有部分可能是没有矫正的低度数远视眼,他们看近的时候,首先要付出相应的调节力来抵抗自身的远视度数,再需要付出调节力来满足看近需求(会比正常人群看相同距离时付出更多的调节),从而老花症状通常会出现的更早。

六、老花镜的使用误区

老花的早期,你在看小字的时候可能拿远点就能看得清楚,但随着年龄和老花度数的增加,很难再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改善了,要看得清楚近处的东西和字,那么唯一的办法就只有戴老花镜!

(疯狂举手.gif)

好了,晓得关于戴老花镜这件事大家有一万个不愿意也有很多问题,下面来挨个回答,不要捉急!

问题1:据说老花镜戴得越早,度数加深得越快?能不能熬到实在看不到了再戴?
答:老花了一定要及时配、戴老花镜,毕竟不戴老花镜也不能阻止老花的到来和进展,把手机、账单、说明书拿多远来看那个鬼眯日眼的样子,也并没有显得很年轻。

已有研究证明,如果老花已经发生且没有进行合理矫正,看近处的时候长时间为模糊的状态,会对视觉系统的视觉信息处理能力带来损伤,影响人眼高级视觉功能,比如看立体的东西就没有那么立体。

对于近视的人来说,如果不戴老花镜,看近处就只有不戴眼镜才看得清楚,则无法对散光等问题进行校正,调节和集合无法匹配,更容易出现各种双眼视功能问题,同时可能会加速调节能力等视功能的下降。

另外,所谓老花镜戴得越早、度数加深越快这种说法也是不正确的。眼睛的衰老不可抗,老花度数会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每增长5岁差不多会增加100度,一般来说,增加到300度就不会再增加。所以你戴不戴老花镜度数都会增长。更不要觉得戴上老花镜就要“依赖”它有啥子不好,能借助一副老花镜看清楚所有事物,有啥子不好呢?

问题2:那我切街边边上十五元一个,二十五两个的那种买来戴起就是了噻!
答:完全要不得哈!发现自己可能有老花症状,首先还是应该到医院做一个检查,排除器质性的病变,确保眼睛是健康的前提下,再做专业的屈光度检测,验配眼镜。

街边边上卖的那种老花镜你们都晓得噻,度数和尺寸都是固定的,但实际上每个人老花的度数、两只眼睛之间的距离都不相同,无法匹配到合适的眼镜。再说了,那些产品的质量也没有保证,大家还是去医院或正规机构配眼镜。

你看,
近视、老花、忙和穷本不在一个维度,
但有的人既近视又老花,不仅忙而且穷,
果然人生是旷野,什么都能兼容。

参考文献

[1] CUNHA C C, BEREZOVSKY A, FURTADO J M, et al. Presbyopia and Ocular Conditions Causing Near Vision Impairment in Older Adults From the Brazilian Amazon Region [J].Am J Ophthalmol, 2018, 196: 72-81.

[2] FRICKE T R, TAHHAN N, RESNIKOFF S,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Presbyopia andVision Impairment from Uncorrected Presbyopia: Systematic Review, Meta-analysis, and Modelling [J]. Ophthalmology, 2018, 125(10): 1492-9.

[3] 姚克,赵家良,毕宏生,陈伟蓉,卢奕,郭海科,张劲松,徐雯,吴峥峥,郑丹莹,张顺华,周进. 2023 中国老花眼人群洞察报告 [Z].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三届全国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学术会议. 杭州,中国. 2023

[4] WOLFFSOHN J S, DAVIES L N. Presbyopia: Effectiveness of correction strategies [J].Prog Retin Eye Res, 2019, 68: 124-43

[5]Song Y, Wang X, Liao M, Baldwin AS, Liu L. Binocular function in the aging visual system: fusion, suppression, and stereoacuity. Front Neurosci. 2024 Feb 28;18:1360619. doi: 10.3389/fnins.2024.1360619. PMID: 38482141; PMCID: PMC10932981.

本文作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的宋雨桐、杨必老师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