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学家探明“越挠越痒”现象原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学家探明“越挠越痒”现象原理

引用
99健康网
1.
https://m.99.com.cn/a/523374/?ivk_sa=1024320u

当我们皮肤瘙痒时,往往会下意识地去抓挠。然而,这种行为只会让瘙痒症状加剧。最近,科学家们揭开了其中的原因:引起抓挠行为的脑部化学信号具有一些"计划之外"的效果。

抓挠瘙痒的部位在起初会使瘙痒得到一定的缓解,这是因为抓挠会造成轻微的疼痛,所以人体脊髓中的神经元就会向大脑传导表示疼痛的信号而非瘙痒的信号。

不过,在这之后大脑会释放一种名为血清素的神经递质来抑制疼痛。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释放血清素的过程也会激活脊髓中的特定神经元,让你对瘙痒的感觉变得更加敏感。

这项研究在老鼠身上进行,研究人员发现老鼠也具有和发生在人类身上相同的瘙痒-抓挠恶性循环。

研究的共同作者、美国华盛顿大学瘙痒研究中心主任陈周峰(音译)表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于当大脑收到疼痛信号后,它会以释放神经递质——血清素来做出反应,以此控制疼痛。不过在血清素从大脑蔓延到脊髓后,他们发现血清素做出了"越轨"的行为:它们从对疼痛感觉的神经元发挥作用转变为对影响瘙痒感觉的神经细胞发挥作用。

在研究中,科学家们使用了一些经过基因改造而无法释放血清素的老鼠,之后为这些老鼠注射能够引起皮肤瘙痒的物质进行观察。

研究人员发现,无法释放血清素的老鼠做出的抓挠动作没有普通老鼠来得多。不过当这些基因改造的老鼠被注射血清素之后,它们因瘙痒产生的抓挠行为又出现了。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血清素这种能够影响许多人体功能的物质,对于感觉到痒这种感觉也具有重要作用。

这次的发现可能为一些具有长期瘙痒症状的患者提供帮助。研究人员表示,将与瘙痒有关的脊髓神经元和血清素之间的交流切断在今后将成为可能。

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因瘙痒引起疼痛,之后因疼痛感而释放的血清素就不会再触发更严重的瘙痒症状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