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饭麻糍,“糯叽叽”江湖独一档的存在
乌饭麻糍,“糯叽叽”江湖独一档的存在
在台州,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吃了乌饭麻糍,蚊子不会咬。”乌饭麻糍是台州地区春夏之交的节令美食,以其软糯Q弹的口感和独一无二的清香,在当地的“糯叽叽”江湖中占据着独特地位。
“吃了乌饭麻糍,蚊子不会咬。”在台州,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
乌饭麻糍是台州地区春夏之交的节令美食,农历四月初八,台州人就会去摘乌饭叶捣汁,糯米用乌饭汁浸泡后,打成紫黑色的麻糍。
在台州的“糯叽叽”江湖里,乌饭麻糍,以其软糯Q弹的口感和独一无二的清香存在感十足。
乌饭的“乌”从何而来
乌饭麻糍,顾名思义,是用乌饭叶与糯米制作的麻糍。这种糕点有着与江南水乡一样的色调,仿佛是天青色的烟雨颜色。只是,见惯了雪白可爱的嵌糕,这麻糍的颜色不禁叫人疑惑,乌饭的“乌”从何而来?
所谓乌饭,需要用到一种树叶的汁液来染色。这种树俗称为“乌饭树”,糯米用乌饭树的汁液浸泡,煮熟后就变成乌黑乌黑的颜色。这也是乌饭麻糍“乌”的由来。
在椒江,专门卖乌饭麻糍的店铺难寻,摊贩大多在自家做好乌饭麻糍后,出来找个摊位售卖,或者在糕点铺里留一隅给它。想要吃正宗的乌饭麻糍,要么问问熟门熟路的阿公阿婆,要么去菜场的犄角旮旯转转,或者去各个村庄的集市里逛逛,才能寻到这地道风味。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前后,张大爷会挑着扁担,到椒江各地的集市上售卖乌饭麻糍。张大爷没有固定的摊位,一左一右两大筐乌饭麻糍用一根扁担一挑,就可以去赶集了。
他在路边随便找个地方停下来,经过的人接二连三围了上来。生意开张。
张大爷说,这些乌饭麻糍都是自己做的。切成一片片方块状的乌饭麻糍,点缀着白芝麻,按斤算钱,每片麻糍10元左右。
“椒江的乌饭麻糍通常是红糖馅的,有红糖粉,也有红糖浆。”只见张大爷将一片乌饭麻糍对折,在一面麻糍上撒了一大把红糖,均匀抹开后将麻糍叠在一起,美味的乌饭麻糍就大功告成了。
张大爷的乌饭麻糍十分传统,与记者十几年前吃过的别无二致,连称重用的都是传统的杆秤。唯一不同的,可能是以前的乌饭麻糍不加芝麻,现在撒了一把芝麻,无论是卖相还是味道都更上一层楼。
品尝一口乌饭麻糍,红糖浆中混着芝麻、花生,香甜可口。张大爷一挑一抹间,糖浆掺着红糖粉,不同的口感和甜度,参差着由舌尖漫上心头,又多了一丝草木清香,淡而不容忽视。
四月初八前后的乌饭叶最佳
传说农历四月初八是天牛下凡替人们耕作的日子,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神牛,祈求丰收,便用乌树叶煮成的米饭制作美食,以此祭祀天地。随着时间的流转,这种美食逐渐演变成今日的乌饭麻糍。
“以前,乌饭麻糍都是农历初八前后吃的,现在大家全年都能吃上。”临海紫阳街一家乌饭麻糍店的老板陈先生告诉记者,椒江的乌饭麻糍喜欢用红糖馅儿,在临海,乌饭麻糍则以豆沙为馅。
“我们选择的乌饭叶是清明过后10天左右刚长出来的叶子,这样的叶子最嫩,制作成乌饭麻糍,口感也最佳。”陈老板说,新鲜的乌饭叶去梗,搅打出汁,糯米用乌饭汁浸泡三四个小时后煮熟,再次搅打细腻,擀成片状切块,做出来的乌饭麻糍,呈黑紫色,撒上松花粉,擀薄后裹上豆沙,分切好,装盒待售。
喜欢吃乌饭麻糍的人要感谢冰箱,让这款时令美食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变得全年都能随时享用。只要将采摘的乌饭叶放入冰箱冷冻,等需要时拿出来清洗干净即可。
人间好味,三分带甜
“老板,之前在你们家买过一盒乌饭麻糍,味道很好,今天再来买三盒。”记者和陈老板闲聊时,来了一位食客如是说。
陈老板自豪地回答:“那当然,我们家的乌饭麻糍可是被官方推荐过的。”
陈老板说,小店已经开了十几年,他想将这道传统小吃一直传承下去。
麻糍要有韧性,裹的馅料也马虎不得。陈老板每天将做好的豆沙馅送到店里,将豆沙馅均匀铺在平整光滑的麻糍上,完成后再卷成胖嘟嘟的圆筒状,乌饭麻糍就做好了。
人间好味,三分带甜。这甜,却甜得又有讲究,不能一味甜,这一点在乌饭麻糍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麻糍软糯,带着乌饭叶清爽浅淡的香气,加入红糖或豆沙作馅料,增添一份甜味,叫人吃完回味无穷。
据介绍,乌饭叶与松花粉都有药用价值,用来做糕点,还可以品尝那一缕松木的冷冽清香。因为加了乌饭汁的缘故,麻糍吃起来软糯中带有清香,很好地中和了馅料带来的甜味,不会觉得腻。
不识乌饭真面目,只缘深藏麻糍中。敬奉牛这种纯朴的农耕意识,已经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慢慢消失,但好在还有纯朴的食物,传承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