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商用茶包冲泡时释放大量微塑料,可被人体肠道细胞吸收
研究发现:商用茶包冲泡时释放大量微塑料,可被人体肠道细胞吸收
阿布扎比大学最新研究揭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市售茶包在冲泡时会释放出数以百万计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颗粒,这些颗粒不仅能够被人体肠道细胞吸收,还可能进一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日常饮茶安全性的担忧。
图形摘要。 来源:《大气化学》(2024 年)。 DOI: 10.1016/j.chemosphere.2024.143736
塑料废物污染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食品包装是微塑料和纳米塑料(MNPL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摄入则是人类接触这些污染物的重要途径。
阿布扎比大学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系突变小组的研究人员对几种市售茶包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提取并表征了其中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成分。研究结果发表在《化学大气》(Chemosphere)杂志上。
研究发现,当使用由尼龙-6、聚丙烯和纤维素聚合物制成的茶包冲泡茶叶时,会释放出大量纳米级颗粒和纳米丝状结构。具体数据如下:
- 聚丙烯每毫升释放约12亿个颗粒,平均大小为136.7纳米
- 纤维素每毫升释放约1.35亿个颗粒,平均大小为244纳米
- 尼龙-6每毫升释放约818万个颗粒,平均大小为138.4纳米
为了准确分析这些颗粒的特征,研究团队采用了多种先进的检测技术,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ATR-FTIR)、动态光散射(DLS)、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和纳米粒子跟踪分析(NTA)。
阿布扎比大学研究员阿尔巴-加西亚表示:“我们开发了一套创新的分析方法来描述这些污染物的特征,这将为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重要工具。”
研究还首次将微粒染色并暴露于不同类型的人体肠道细胞中,以评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可能的细胞内化。实验结果表明,产生粘液的肠细胞对微型和纳米塑料的吸收率最高,甚至有微粒能够进入细胞核。
这一发现强调了肠粘液在吸收这些污染物中的关键作用,并凸显了长期接触这些微粒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研究人员呼吁制定标准化的测试方法来评估塑料食品接触材料释放的MNPLs污染,并建议出台相关监管政策以减少这种污染。
随着塑料在食品包装中的使用日益普遍,解决MNPLs污染问题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