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为民,温暖同行!番禺区慈善会助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
慈善为民,温暖同行!番禺区慈善会助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实践探索
从1月4日举行的“开年行善 点亮番禺”第十一届番禺区慈善健康行,到2025年迎春花市设立的公益慈善摊位,再到新春慈善慰问、“禺愿行动”点亮困难群众微心愿……从1月起至春节期间,形式多样的“开年行善”活动如火如荼开展,营造了“开年行善”的浓厚氛围,众多市民群众在开年之初就加入爱心慈善队伍中,让人们感受到番禺的温度。回顾过去一年,番禺区慈善会结合番禺区深化建设“慈善之区 幸福番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慈善宗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扎实开展慈善活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上了新台阶,为推动区域社会和谐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番禺区慈善健康行吸引众多市民参与
结合“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创新设计帮扶项目助力乡村振兴,联合社区慈善扩大服务覆盖面,结合伴老暖心项目、“筑梦未来”儿童特教训练成长项目等现有慈善项目对“失独”家庭的长者、重大疾病家庭、福利院儿童及青少年等困难群众进行精准帮扶……去年,番禺区慈善会持续开拓创新、精准策划“慈善+”品牌项目,强化慈善价值与功能构建“大慈善”格局,充分发挥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让慈善项目成果惠及更多人群。2024年,区慈善会秉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精心组织实施各类慈善项目,不断拓宽慈善资金募集渠道,创新实践慈善生态打造,截至2024年12月31日,总收入11,086.42万元,总支出9,176.76万元;截至2024年10月30日,累计开展公益项目超1300个,帮扶超13个地区,受益超10万人次。
在番禺区,慈善不仅是爱心汇聚的纽带,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番禺区慈善会以“提质增效促发展,打造暖心项目惠民生”为目标,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等领域,精准发力,创新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慈善力量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
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番禺区慈善会以慈善为纽带,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年11月19日下午,番禺区化龙镇柏堂村新建路灯正式被点亮,这是化龙镇政府联合番禺区慈善会,深入开展“双百工程”建设项目兜底民生服务,积极链接番盈新银建公司等社会慈善力量践行社会责任。捐资为柏堂村新建路灯,不仅解决了村民群众出行的问题,更照亮了乡村发展的道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同年12月19日,石壁四村环村路(新农村段)正式启用,该路段的启用也正是得益于“百社(企)联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的扎实践行,行动积极链接广东新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番禺区建筑行业协会等慈善企业和社会组织,全力投入资金、人力、物力,用最短的时间,确保石壁四村环村路(新农村段)建设项目高质高效顺利完成,为石壁四村的村民提供了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一项项“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正在番禺各个镇街、村居涌现,共同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去年,番禺区慈善会还积极配合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截至2024年12月,募集“630”善款超1000万元,资助乡村振兴项目116个,涉及金额1059.15万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乡村基建工程、产业帮扶、教育帮扶等领域,惠及梅州市、湛江市、贵州省、新疆、西藏、福建等多个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番禺区慈善会还根据帮扶地区实际需求创新设计帮扶项目,广泛链接社会资源,精准发力结对帮扶。如今,番禺区五华县转水镇、岐岭镇、华城镇、梅林镇、长布镇、棉洋镇6个镇建立起志愿服务管理制度;建立起“微心愿”机制;社工骨干通过“一师牵一镇 送课上门”的形式,为五华地区社工提供专题培训;资深督导针对五华地区社工工作中的困难进行陪伴式督导;发动企业向五华6个镇的社工站捐赠电脑、打印机……这些都是番禺区慈善会联同番禺区社区志愿者协会、番禺区社会工作协会开展的“党建引领 牵手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社工服务赋能行动的喜人成果。
“党建引领 牵手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社工服务赋能行动
“我们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注重提升当地的‘造血’能力。”番禺区慈善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党建引领 牵手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社工服务赋能行动和社会组织培育赋能行动,番禺区慈善会帮助五华县提升社工服务能力,助力贵州赫章县、金沙县、威宁县社会组织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带头聚焦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带领社会组织发挥专业优势、资源优势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此外,番禺区慈善会还组织团队赴西藏林芝、新疆喀什等地进行实地调研和项目回访监测,确保善款善用,同时深入了解当地需求,为后续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基层治理:社区慈善“番禺模式”惠及千家万户
社区慈善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番禺区慈善会通过“党建引领+五社联动”,构建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慈善生态圈。
“我们希望通过社区慈善基金,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番禺区慈善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番禺区形成了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区慈善会+16个镇(街)慈善会+277个社区慈善基金”为网络的“一三五”社区慈善“番禺模式”。这一模式得到了中华慈善总会会长宫蒲光等领导的高度肯定。2024年,《中国社区慈善:番禺经验》正式出版,将社区慈善经验打造成可借鉴可复制的番禺经验向全国推广。
开展“慈善社区我先行”社区基金募捐行动
截至2024年12月,社区慈善基金共募集资金1446.41万元,资助575个社区慈善项目,涉及金额2408.6万元。项目用途从传统的节日慰问拓展到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志愿服务、社区文化等多元领域,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2024年1月,番禺区石碁镇大龙社区成功申请成为全国8个社区慈善实验项目试点之一。这一项目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旨在探索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路径,进一步深化番禺区社区慈善模式的探索。
民生服务:“善+”项目为困难群体撑起“保护伞”
番禺区慈善会始终将民生服务作为慈善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善+”项目为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帮扶。
“如果没有得到临时救助,我都不知道怎么办。”去年4月,来自番禺区小谷围街北亭村的杨女士满怀感激地表示,在她最绝望的时候,番禺区慈善会的救助如及时雨般降临。原来,杨女士患有尿毒症和慢性肾衰,因长期腹膜透析治疗导致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夜晚睡眠时需要吸氧辅助。生活陷入困境的她只能向番禺区慈善会发出申请。得知这一情况后,番禺区慈善会迅速行动,派专人详细了解和评估了杨女士的经济状况,审批了临时救助申请,为杨女士提供了购买制氧机的资金,大大改善了她夜间的睡眠质量。自2019年以来,番禺区慈善会已数次向杨女士施以援手,为杨女士等困难家庭提供持续支持与减负。
通过“善+”项目为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帮扶
像杨女士这样得到救助的困难家庭还有很多。2024年,番禺区慈善会借助保险公司的专业优势,开展困难群众调查、核实、跟踪、回访等工作,精准识别需求,扩大救助覆盖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实地走访351户,电话落户130户,开展慈善救助805宗,支出项目款371.93万元。
针对特殊计生家庭,番禺区慈善会迭代升级伴老暖心项目,通过电访、上门探访、活动开展等方式,为337名长者提供综合保险赠送服务,并培育“朋辈支持员”,设计更接地气的服务形式,提升服务成效。
上门探访困难群众
此外,番禺区慈善会还开展番禺区社会福利院综合提升项目,改善院内居住条件;实施“筑梦未来”儿童特教训练成长项目,服务6585人次;通过妇女献爱心互助活动基金,资助300多名患病妇女及子女,资助金额超285.60万元。
全民慈善:共建“慈善之城”
番禺区慈善会以“开年行善”活动为契机,掀起全民慈善热潮。2024年,“开年行善 点亮番禺”——第十届番禺区慈善健康行活动在大夫山森林公园启动,吸引了社会各界超60个单位、近1000人现场参与,线上观看人数超30万人次。活动现场还联合9个爱心机构开展公益集市,进一步传播了慈善文化。
此外,番禺区慈善会以“深化羊城慈善为民”行动为抓手,推动“人人慈善为人人”的城市慈善发展样本。2024年,审核通过“羊城慈善为民活动”捐款使用方案4个,资助金额21.68万元,用于社区文化、文体活动、困境儿童关爱等方面,让群众共享番禺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果。
本文原文来自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