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一个驸马状元,与皇帝丈人互为知己
历史上唯一一个驸马状元,与皇帝丈人互为知己
十年寒窗苦读,一举高中状元,从此一展宏图,走上人生巅峰,然后求娶千金小姐,这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戏文剧本。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确是每个才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古代有这么一个人,他不仅高中状元,还娶了公主,成为了皇亲国戚,是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驸马。
状元驸马这个身份引得无数人艳羡,可是这个事件的主人公却并不幸福,还十分怨恨把他和公主撮合在一起的“媒人”,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他这么排斥娶公主呢?
高中榜首
这个人就是郑颢,历史上唯一一个娶到公主的状元。
郑颢是郑州荥阳人,他的家族是有名的高门望族,祖父郑絪曾是唐宪宗的宰相,父亲也在朝廷中身兼要职。
虽然从小含着金汤勺长大,但是他一点也没有望族子弟的轻狂与张扬,反而非常刻苦的读书,
最后不负众望,年仅26岁就高中状元,正值春风得意。
他这个黄金单身汉在当时也是稀缺资源,这么一个年轻且高中状元的人还是很少见的,毕竟状元郎连五六十岁的都有,寒窗苦读数十年,到考上状元的大都已有家室。
当时他和同是名门望族的卢家小姐订了婚约,二人青梅竹马,感情甚好,他被赐婚之前正要赶往楚州迎娶心上人,竟不想被宰相白敏中盯上了。
原来,唐宣宗要为万寿公主择婿,便请了白敏中物色人选,这可是给白敏中出了一个难题。
公主身份尊贵,驸马不仅要品行端正还要有配得上公主的家室,想来想去,高中状元的郑颢刚好符合这两点。
他曾暗暗观察过郑颢,深知此人的才华确实出众,且相貌性情据是上佳,让他做驸马,绝对不会辱没了公主。
于是,他就向唐宣宗推荐了郑颢,却不想因为这个举动,生生拆散了郑颢与卢家小姐的姻缘,使两位有情人终生不能在一起,也让郑颢得知此事后对白敏中怀恨在心。
唐宣帝听了白敏中的推荐,心里也十分满意郑颢这个驸马,于是派白敏中全权负责此事。
白敏中去郑家宣读圣旨的时候,才知道郑颢已经去楚州迎娶卢氏小姐去了。圣旨一下,郑颢要是娶了卢家小姐,该如何向唐宣宗交代,万一龙颜大怒,所有人都没有好果子吃。
于是快马加鞭,在半路拦截了郑颢的车马,圣旨在手,郑颢如果抗旨不遵,自己受到惩罚也就罢了,就怕整个家族因此受到连累,万般无奈之下,郑颢只好放弃迎娶卢家小姐,改去京城谢恩。
就这样,郑颢与卢家小姐的姻缘因为一次意外被迫终止。
状元驸马
都说人生有二喜,分别是金榜题名时和洞房花烛夜,可郑颢实在是高兴不起来,他虽然高中榜首,却也因展露头角被皇帝看中,封为驸马,纵然他有万般抱负,可成为驸马之后这些抱负该如何实现。
身为外戚如果官位太高一定会引起皇帝猜疑,整个家族的兴衰都系在他的身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二人的感情也实在算不得好,两个心不在一起的人,并没有因为结成夫妇就举案齐眉,也没有像话本里写的先婚后爱的故事一样具有转折性,郑颢心不在此,公主也格外开放,每天贪图享乐,对郑颢不闻不问。
郑颢对白敏中怀恨在心,经常上帖子弹劾他,白敏中也是有苦难言,他这个媒人做的,不仅没得到好,反而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唐宣宗也是有点理亏,没有理那弹劾的奏章。
郑颢虽与公主无甚感情,但他却与他的丈人唐宣宗志趣相投,引为知己。
唐宣宗还因为万寿公主只知道享乐没关心郑颢生病的弟弟发了脾气,认为女儿太过任性,怨不得人人都不愿迎娶皇家女,并狠狠的批评了她,让她回去好好反省,学学如何做好一个好妻子。
万寿公主可是他最宠爱的公主,因为公主曾经在唐宣宗未登基时全力维护过他,那时他有意遮掩锋芒,因此被人欺辱,站在他面前的小小的身影让他感觉到了家的温暖,此后更是对万寿公主宠爱有加。
如今为了郑颢批评公主,由此可见唐宣宗是一个分得清是非的人,不会一味的溺爱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看出郑颢在他心中的地位。
唐宣宗十分器重郑颢,把科举一事交给了他,唐宣宗还笑道如果他参加科举,也能中个进士,郑颢自己就是进士出身,看着这样的唐宣宗也生出亲近之感。
身为外戚不应太过招摇,因此,在唐宣宗想要封女婿为宰相的时候,郑颢的父亲极力反对,郑颢也主动放弃宰相之位,仅担任兵部侍郎之位。
身在朝廷之中,无论皇帝忌不忌惮你,都要表明态度,人心易变,若不时刻警醒着,可能什么时候死的都不知道。
虽然婚姻不幸福,也无法达成自己的夙愿,但能遇到唐宣宗这个知己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可是好景不长,唐宣宗吃了太医所制金丹后突然生了背疽,且一日重过一日,最后病入膏肓,没坚持几个月就去世了。
唐宣宗去世之后,郑颢悲痛欲绝,每每身在梦中还在与唐宣宗吟诗作对,就在唐宣宗去世一年后郑颢也抑郁而终。
万寿公主在郑颢死后才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郑韬光,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郑颢44岁的时候才有了第一个孩子,由此可见他们的关系并不好。
郑颢心中其实一直有着成为宰相的抱负,就像他的祖父一样,可是当他被迫成为驸马的那一刻,就证明他的仕途永远只能止步于此,试想一位拥有宰相之能的人才,怎肯屈居于二线。
他被迫与青梅竹马的恋人分开,娶了公主,但是公主身份尊贵,所以他们一家都要紧着伺候公主,他的父亲母亲也要向公主请安,等待公主的召唤,同样是名门世家长大的郑颢如何心甘情愿的做这一切。
万寿公主对郑颢也没有关心的态度,虽然唐宣宗时常对她耳提面命,二人的关系也没有得到缓和,就此成为一对怨侣。
郑颢郁郁不得志,在最后一根稻草也消失之后,便再也支撑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