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根指挥棒与第一位指挥家
第一根指挥棒与第一位指挥家
1820年4月10日,英国爱乐协会的一场音乐会促成了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指挥棒被首度公开使用。
这之前的通常做法是,乐队中的钢琴师将音乐总谱置于自己和乐队间,全程跟随演奏并观察、纠正错误,乐队首席则负责速度的急缓,并在较困难的地方不时用琴弓打拍子控制节奏。当德国作曲家路易斯·斯波尔抵达英国,惊叹于当地乐队数量庞大的乐手与合唱者,为让演奏有章可循、井然有序,斯波尔决定将一个专门放谱的谱台置于所有演奏者的正前方,并以一根细长的木棒取代了原先的琴弓,以便所有人能看清提示。
这一改变引来了巨大争议,乐队成员纷纷抗议这个做法“徒有其表,而无实用”——传统和保守的力量是强大的,没有什么过硬的、有根本说服力的益处,人们宁可固守陈规。斯波尔则坚持为他的理念而战,以演绎当代作品中的困难之处为例,并请求由他亲自示范——斯波尔的方法最终解决了演奏难点,用实践说服了乐手们。
此前人们从未听过如此统一协调的合奏。斯波尔给了各个声部的乐手们以起奏手势;为给一名乐手分句建议,礼貌地中断了排练;同时在这儿请求一个渐强、在那儿一个极弱音;甚至在某处重新调整了一次速度,并以手中小小的“魔棒”引导音乐表演转入新的音色和方向……这无疑是一名当代指挥家排练时的全部工作。“斯波尔试演”的成功显而易见、不言而喻。
然而,成果斐然的发轫之举并未立刻引发连锁效应。爱乐协会的音乐会在此后十年依然沿袭用小提琴琴弓指挥的做法,直到1833年,指挥棒才被业界普遍采用。这也同时带来一个专门的职业——指挥,一个只负责给乐队打拍子,给出起奏信号,并在过程中监督、完善表演的人。
斯波尔“发明”了指挥棒。然而历史上第一位指挥家,即有意识地构建交响作品,设置音乐高潮,为听众展现清晰的音乐结构,同时又赋予指挥以“主观专制统领形式”的人,公认是斯波尔的德国同胞瓦格纳。
音乐界对瓦格纳的指挥艺术曾有激烈争论。作曲家舒曼在1848年8月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昨晚我听了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这是次很糟糕的诠释,速度匪夷所思,指挥是瓦格纳。”
N·加德与舒曼的观念截然相反,他在听了瓦格纳指挥的那场著名“贝九”演出后回忆道:“仅仅是听到低音提琴的宣叙调部分,这次的德累斯顿之行也值了!”
伦敦《泰晤士报》著名乐评家J·W·戴维森总是宣称,在其听过瓦格纳指挥的门德尔松《意大利交响曲》之后,“再没有一个场合能听到如此粗野、庸俗、无聊,音量一样响同时又僵硬呆板、平淡无奇的表演……”
与瓦格纳同时代的门德尔松,其指挥艺术却受到了普遍的承认与赞誉。他在忠于原作与诠释自由之间取得了平衡,并以此开启了尼基什—魏因加特纳—斯托科夫斯基指挥学派。而瓦格纳则是马勒—托斯卡尼尼—比彻姆指挥学派之滥觞。虽同为大作曲家,同龄人瓦格纳与门德尔松在指挥这一领域的贡献也难分伯仲,都可称开宗立派的“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