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二则》赏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二则》赏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1129054d7cf2.aspx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其中的《虽有嘉肴》和《大道之行也》两篇文章,分别阐述了教育与学习的关系以及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这两篇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对现代读者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原文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导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能够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叫做理想社会。

文言知识

通假字

(兑)命(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古代皇帝发布的政令。

(学)学半(通“敩”(xiào)“),教导。

古今异义

  1. 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2. 不知其旨

赏析

《大道之行也》的主题思想在于描绘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接着,文章详细描述了理想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状态:老人得到赡养,壮年人能够发挥才能,儿童得到良好教育,弱势群体得到照顾。此外,文章还强调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人们的互助精神。最后,文章通过对比现实社会与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简析

《礼记二则》中,《虽有嘉肴》一文简洁而深刻地阐述了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作用,即教育者在教授过程中也能不断学习成长,体现出教育的双向价值;《大道之行也》则描绘了一幅理想的大同社会图景,文中体现了高度的社会安全与和谐;这是古人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向往。

作者简介

戴圣(生卒年不详),字次君,祖籍梁国甾县(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于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戴圣与叔父戴德曾跟随后苍学《礼》,两人被后人合称为“大小戴”。汉宣帝时,戴圣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官至九江太守。著作有《礼记》,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咸淳三年(1267年),宋度宗赵禥以其籍贯地诏封戴圣为“考城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