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芩口服液什么时候用比较合适呢?
蓝芩口服液什么时候用比较合适呢?
随着甲流的高发,很多家长都在关注如何预防和治疗流感。在众多中成药中,蓝芩口服液因其清热解毒的功效而备受关注。但是,蓝芩口服液到底适合风热还是风寒?怎么使用?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有什么区别?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问题。
蓝芩口服液由板蓝根、黄芩、栀子、黄柏、胖大海组成,其能清热解毒、利咽消肿,多用于急性咽炎、肺胃实热所致的咽痛、咽干、咽部灼热。
板蓝根是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其性味苦寒,入心经和胃经,善于清热解毒、凉血利咽。板蓝根以解毒利咽和散结见长,比如外感风热了,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就可以用板蓝根。板蓝根厉害的地方在于对风热感冒是非常好的,咽喉略有肿痛不适的时候,是非常合适的。但一些脾胃虚弱的人要慎用板蓝根,没有实火热毒的人,也不适合用板蓝根。
黄芩以根入药,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疸、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栀子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在表里俱实的情况下能起双解的作用,且栀子苦寒泄降,配合黄芩又能泄三焦火、凉血清心热,故可用于热病导致的一些问题。
黄柏走而不守,可以把湿热赶跑,且黄柏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所以黄柏是有名的清热解毒、清热燥湿药。另外,由于它性利下而能除湿,也为肾经主药,所以湿热下注到肾和膀胱的情况,用黄柏是最好不过了;
胖大海是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寒,归肺、大肠经,能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胖大海有甘寒之性、解毒之力,也有缓泻之功,适合于肺热声哑、咽喉干痛、干咳无痰的情况。
那么蓝芩口服液什么时候使用呢?
蓝芩口服液是应对感冒的常用药之一,其可以缓解咽干、咽痛、发热、咳嗽等多种症状,但要注意只可用于热症明显的风热感冒;蓝芩口服液也可以用来应对急性咽炎,可以缓解咽部炎症反应和咽部水肿,改善咽干、咽痛、吞咽困难等多种症状;蓝芩口服液还可以缩短急性腮腺炎体温恢复及腮腺消退的时间;同时,其能应对急性扁桃体炎,能减轻扁桃体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咽痛、吞咽困难等多种临床症状。
总结一下,当孩子的风热感冒到达中后期,或者风热感冒时孩子嗓子红肿疼痛严重,又或是有热性的扁桃体炎、咽炎的时候用蓝芩口服液是可以的,但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药。这里需要提一下,风热感冒初期不宜服用蓝芩口服液,这是因为风热感冒初期常见咽干咽痛者,应用辛凉解表的药物疏散风热,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
很多家长把蓝芩口服液当做消炎药来使用也是不恰当的,中成药之所以能够消除炎症,根源在于中医理论中对“炎”字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清代陈昌治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火光上也。从重火。凡炎之属皆从炎。”这表明炎症与火势有关,中医认为,火邪过盛是引起炎症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医在应对炎症时,常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来抑制炎症,恢复身体的健康。
除了注意不要把蓝芩口服液当做消炎药之外,也要注意孩子风寒感冒的时候不能服用蓝芩口服液。风寒感冒有受凉史,常见症状有流清鼻涕、怕冷、咳吐白痰,有些会伴有发热,但家长们切勿一看到发热就想着清热解毒。前面我们也说了风寒引起的发热是寒邪郁闭导致的,不能用清热药,应该用辛温解表药。另外,风寒感冒也有可能出现咽痛咽干的症状,但这种咽干咽痛是风寒化热引起的,寒热夹杂,不可单独服用蓝芩口服液。
除此之外,本药过于苦寒,肠胃不足者服后容易腹泻,尤其是一些小朋友,服用后不但拉肚子,还会引起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的情况。在中医理论中,脾胃不足则风寒热等邪气容易内陷,一些小朋友扁桃体红肿,但脾虚纳差,中焦虚寒,这在临床中是很常见的,此时就不建议用此药了。
最后,再跟大家说一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和蓝芩口服液之间的区别。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我们以前介绍过,其主要用于上焦,多用于扁桃体炎、咽喉炎、中耳炎等情况,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同时也有清热解毒的能力,也适用于风热感冒,这些都与蓝芩口服液相似。但蓝芩口服液清热解毒之力稍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相对来说偏弱一点。不过,如果是应对肺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可任意选择蓝芩口服液或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大家面对感冒的时候一定不要放松警惕,不要觉得自己经过新冠的洗礼之后就百毒不侵了,不把任何感冒放在眼里,事实说不定正好相反,新冠之后人们的体质普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抗病能力和恢复能力也远不如以前,所以,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勤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