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瓦格纳集团与雇佣兵的历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瓦格纳集团与雇佣兵的历史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9SLDQ3D05568HZQ.html

瓦格纳集团的出现让国人对雇佣兵有了更深的认识。实际上,雇佣兵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希腊时期一直延续到21世纪。本文将带您了解雇佣兵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瓦格纳集团的出现是国人在知道法国雇佣兵后,更深入地知道了雇佣兵的存在和作用。

实际上,雇佣兵在欧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希腊时代。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就带希腊雇佣兵在波斯打过仗,后来还写了一本《远征记》。但欧洲雇佣兵的鼎盛时代是14到17世纪。当时,意大利和德意志地区为了争夺土地以及贸易权,频繁发生冲突。那些国小民寡,但是财力充足的商业城邦,比如著名的威尼斯和佛罗伦萨;还有家大业大,但是战线繁多的领主,比如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评估了机会成本之后,选择把一部分国防业务承包给外籍雇佣兵。像14世纪,佛罗伦萨聘请的雇佣兵,数量就相当于本国民兵的20倍。

雇佣兵听上去是军事现象,其实可以抽象成经济学原理的人力成本。14世纪初,意大利城邦聘请雇佣兵的方式,是“点对点”的,就是跟个人直接签合同。模式非常粗放,实际操作中出了很多问题。比如,长矛兵、骑兵和炮兵,需要的技能和市场上的稀缺程度肯定是不一样的。那跟他们签合同时,工资该怎么定?于是,从14世纪后期开始,欧洲雇佣兵发展出了新的“承包制”模式。城邦和君主直接找到名气大的佣兵队长,跟他签总包合同。合同里规定:我在未来一段时间,需要若干数量的雇佣兵,多的可能过万,少的也得二三百。这群人里,要有多少骑兵,多少步兵,多少长矛兵;总共配备多少马匹,多少门火炮。我给佣兵队长一个总包价,你自己出去招人,具体的工资待遇也由你来决定,合同到期你可以走人。这个模式是相当市场化的。但雇佣兵的问题,恰恰出在这个市场化上。为了追求极致性价比,雇主只愿意签短合同,通常就是两三个月。有时,他们甚至要等战争快爆发了,才急吼吼地找到佣兵队长,让他出去招人。但雇佣兵也是一种“经济人”,他们会借助隐藏行动原理,去追求自身边际收益的最大化。不给长合同,那我就去勾搭你的对手,你俩竞价决定,我为谁服务。你要等仗快开打了,才来找我,那我就故意不好好打,把战役拖得特别长。拖到双方都无力进攻了,形成僵局,就可以多领几个月工资。当然,雇主这边也可以反制。佛罗lsen就规定,雇佣兵报告打了胜仗,得等自己的监军官到前线确认,实际打死了多少敌人,俘获了多少物资,才会拍板发奖金。于是,雇佣兵又开始千方百计巴结和贿赂监军官,把战场风气搞得乌烟瘴气。

雇佣兵在17世纪的衰落,是因为这个新模式在经济上也无法管理了。短合同、高要价,都是影响市场稳定的因素。它们会造成机会成本持续上涨,边际收益却止步不前。渐渐地,国家醒悟过来:既然雇佣兵的契约和成本高度不稳定,哪就换个思路,建立自己的国民军。只需要留几个能干的佣兵队长当教官,让他教会新兵怎样打仗,国民军就可以自我繁衍了。到18世纪末,想靠几百名雇佣兵打赢一场战役已经完全不可能了。国家化的军队开始登场,雇佣兵则退出了舞台中心。

但是雇佣兵并没有完全消失。在21世纪的局部战争中,它又复活了,只是名字换成了“国防承包商”。像美国在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时,就雇用了数十万国防承包商职员,分担低烈度作战任务和战地后勤。在账面上,它的确降低了国家直接投入的兵力。不过,这种模式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根据隐藏行动原理,国防承包商的收益和他们受到的约束,完全不成比例。比如,一个在阿富汗工作的国防承包商职员,起薪比美军特种兵的老兵还高。但他做错了事情,却不会上军事法庭,不会倾家荡产,最多也就是被炒鱿鱼。这种设置非常容易滋长机会主义倾向,所以,这种模式不可能持续也不可能搞得规模特别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