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饺子的身世之谜,证米兰达布朗TED视频中的不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饺子的身世之谜,证米兰达布朗TED视频中的不实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796e4df247d51713c7d655c?utm_source=rss

在龙蛇交替之际,让我们一起探讨饺子的真实由来。一位美国密歇根大学亚洲语言与文化部的教授,米兰达布朗(Miranda Brown)在其与TED合作的一部2022年的视频中对饺子的起源提出了一个推论。然而,这个推论存在诸多史实和逻辑上的错误。本文将从历史文献与考古证据出发,为大家详细解读饺子的演化历程及其传播过程。


TED原视频的名为"饺子简史"


米兰达布朗

米兰达布朗在视频中提出了以下错误观点:

  1. 认为西晋文学家束晳的《饼赋》是最早的关于饺子的记载
  2. 认为《饼赋》中的馒头就是饺子,强行把“牢丸”与馒头做连接
  3. 没有任何史证的前题下暗示中文“馒头”一词由土耳其语中对面食的称呼Manti而来。但束晳的西晋时期还古突厥人还没有文字,所以无法证明Manti一词的在西晋时期早于中文“馒头”一词的出现。
  4. 后又说到奥斯曼帝国的饺子是羊肉馅的,后传到中国变成了猪肉馅。这与其前面提到的西晋时期完全冲突。奥斯曼帝国是1300年后才出现,西晋时期的束晳是261年-300年人,而伊斯兰教是公元七世纪后才出现。这前后的推理完全自相矛盾。
  5. 认为日本的饺子是二战时随着侵华战争才在日本出现。其实饺子早在德川光国时期,1700前就已出现。明治时期就已在中华料理的菜单上了。只是二战后才在日普遍流行。

那么,饺子的真实起源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饺子和医圣“张仲景”没有关系,这种说法更多是一种民间传说。在中国古代,凡是面食无论是什么都统一称为“饼”。从饼到饺子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

饼-->汤饼-->馄饨-->角(扁食一词出现)-->饺子

汤饼泛指一切用水煮的面食。西汉学者杨雄(公元前53年生人)所著《方言》是馄饨最早的记载:“饼谓之饦(tuo),或谓之餦(zhānɡ)或谓之馄。”


公元前53年的杨雄,比束晳早了300年就吃上了馄饨,并且还做了记录

到了东汉时期,在1981年出土的东汉庖厨俑前端也有一轮廓相似的包馅类食物,很像饺子。

后到三国时期,北魏学者张揖,作著《广雅》中记:“馄饨,饼也”

再到其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的“水引馄饨”与《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所说的“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者也”。馄饨已经在公元500左右的中国十分流行了。

到了宋时,馄饨二分了,水煮的仍被叫作馄饨,非水煮的称为角(儿)。同一时期出现了“扁食”一词。(下引用张海媚2022年01月27日10:15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刊)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七十一引石茂良《避戎夜话》:“金人供送上左右寝食皆如法,并吃馄饨扁食,乃金人御膳也。”。。。金人语言中的“饺子”发音或与同语系的维吾尔语读音相近,故被汉人石茂良记作“扁食”。综上,汉民族饺子实物早在唐代就已传至我国西域少数民族地区,维人据形用“benxir”称之,汉人音译为“扁食/匾食”,在唐宋初见时或当流行于北方。至于林光朝笔下的1例,许由民族迁移所致。唐末安史之乱、北宋末年靖康之难,北方百姓为避战乱掀起两次大规模南迁浪潮,江南、淮南、江西、福建等是主要的迁入地。这两次移民都有机会使北词“匾食/扁食”南迁至闽。不过此次南移,“扁食”所指称的对象并未变化。

根据历史证据与文献记载,我们几乎可以断定饺子的出现是在馄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种食物很可能出现在唐末宋初,在这一时期由中原地区向西域传播后在其民族语言之中得到了"扁食"一词的发音。而在之后的民族冲突与融合之中,扁食一词的用法逐渐随着面食向南的发展,开始由北而南下。这期间经历了很长很广的一段时期,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由北向南的传播之中,扁食一词也不再仅限于饺子了,而是逐渐的与馄饨通用。

在中国很多地方至今扁食,馄饨仍与饺子不作细分。例如,福州扁食,或叫肉燕,或叫扁肉燕。

那么其他国家的饺子是怎么来的呢?

土耳其的Manti

波兰的pierogi

乌克兰的varenyky

俄罗斯的pelmeni

格鲁吉亚的Khinkali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