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司徒庙:千年古柏与人文荟萃
苏州司徒庙:千年古柏与人文荟萃
苏州司徒庙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迹,它不仅是东汉开国功臣大司徒邓禹的祠堂,更因四株两千多年的古柏而闻名天下。庙内现存殿宇二十余间,布局严谨,古朴典雅,加之乾隆皇帝的题名和历代文人的题咏,使其成为苏州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
司徒庙原为东汉开国功臣大司徒邓禹的祠堂。邓禹功成名就后,激流勇退,隐居光福,并在后园植下四株汉柏,这四株汉柏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司徒庙的始建年代历史未载,无以考证。但根据历史传说和现有资料,可以推断其建立与邓禹的隐居和后人对其的礼祀有关。
明清时期,司徒庙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据明代王梦熊《司徒庙碑记》载,明初“殿堂栋宇日就倾圮,寺院荒芜”,后由乡之绅士顾子才首捐己囊,寻募众缘,历时三年(宣德十年至正统三年)重建。此后,历代都有修葺,但主体建筑规模和格局大致未变。
现在的殿宇多为清末民初重建,保持了传统院落式的布局。庙宇现存两进,共二十余间,布局严谨,古朴典雅。
清乾隆皇帝南巡至此,被四株古柏的独特形态所吸引,分别赐名为“清”、“奇”、“古”、“怪”,使司徒庙和这四株古柏闻名天下。
历代文人墨客对司徒庙和四株古柏多有题咏,如近代辛亥革命将领李根源将四株古柏列为苏州四绝【“清奇古怪'李根源先生将“清奇古怪”,拙政园文徵明手植紫藤,环绣山庄假山,织造府的太湖石瑞云峰,司徒庙古柏称为苏州四绝。苏州四绝现在依然保存完好,其中环绣山庄假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瑞云峰在苏州第十中学,瑞云峰为宋徵宗“花石岗”遗物。】之一,现代诗人田汉、作家叶圣陶等也留下了赞美古柏的诗词。
为了纪念邓禹这位历史名人,2000年光福镇政府出资200多万元新建了邓禹草堂这座园林。邓禹草堂占地20多亩,园内亭堂轩桥、莲池假山、古树佳卉、丛竹修篁、梅树成林,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园内布局简单而合理,设计者力图再现东汉名士隐逸生活的风貌与场景。
草堂为木质结构,屋面覆盖稻草,面宽三间。中间板壁中堂挂有邓禹画像和楹联,四周墙壁挂有介绍邓禹生平事迹的镜框。草堂内设有起居卧室、生活间和会客室,保持了古朴的模样。
邓禹草堂的最大特色是占地数亩的成片梅林,栽植了梅树百余株,包括宫粉白梅、宫粉红梅等多个珍贵品种,每年初春时节梅花盛开,与司徒庙的古柏相映成趣。
邓禹
邓禹(公元2-58),东汉南阳新野人,少年时聪颖过人,博览群书,文武齐全,名动一时,后游学长安,广识豪杰,刘秀起事,邓禹辅助,极为刘秀倚重。二十四岁封大司徒,后拜太傅,居功不傲,为人方正,曾以高官游隐光福,相传手植四株柏树于此地,现今称誉海内外之清、奇、古、怪”,后人感其德,塑其像,祀其灵。心以当方山神土地敬之,香火不绝,民以诚祈所愿,亦神验。
司徒庙《楞嚴經》碑刻
《楞嚴經》全文67000多字,分别刻在84塊青石上。該碑始刻於明崇頑1628年,迄今已有370多年。碑文由王時敏等十位書畫家書寫,吳門藝人章懋德鐫刻。這是一祖明代書法和篆刻的藝術珍品。
其他碑刻
司徒庙楹联牌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