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灯睡觉的危害:可能导致肥胖、抑郁和癌症
开灯睡觉的危害:可能导致肥胖、抑郁和癌症
人的健康,是由各种细微的因素综合起来造就的。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会涉及各个方面,比如晚上睡觉时灯光。不少人喜欢开着灯睡觉,伴着一盏弱弱的灯光,似乎更容易入睡;但其实这样做,是有健康隐患的。
开灯睡觉,让人变胖
美国流行病学杂志曾经发表过伦敦癌症所在2014年的一个研究发现。这项研究通过问卷调查113000个女性发现:习惯晚上开灯睡觉的女性,往往比较胖,腰围比较粗,晚上光照时间越长的女性、数据显示她们就越肥胖。
还有其他研究机构给出过的研究结果称:晚上过长的光照会抑制生长素的分泌。生长激素,是一种可以促进脂肪分解的激素。对于成年人来说,生长激素本来就很低,断食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一种方式,力量训练等高强度的锻炼效果也不错,睡眠也非常重要。
开着灯睡觉
如果你开灯睡觉,就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减脂的效果。曾有一项有关老鼠的研究,具体是让老鼠晚上在光照下睡觉,结果发现:老鼠会迅速变胖,虽然光照下睡觉的第二天并没有让它们摄入更多食物,它们还是变胖了。
在研究老鼠时发现的这种情况,在人类的身上也会发生。夜间睡觉时的灯光会一个人的食欲,让人第二天吃得更多、更容易变胖。
晚上的弱光,会导致抑郁
很多人喜欢开一个小灯、伴着微弱的灯光睡觉,这也是一个对人体不利的习惯。研究显示,夜间的弱光(Dim light)可能会让睡眠者产生抑郁的情绪。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个说法夸张。其实不然,晚上的光线会直接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而激素是影响情绪最根本的原因。俄亥俄州立大学曾经做过一个有关老鼠的实验。结果发现:夜间对其长时间光照,几个星期后,老鼠就开始变得抑郁;此时扫描老鼠的大脑海马体,就会发现其变化和抑郁症患者的变化类似。
专业人士认为:夜光之所以影响人的情绪,主要是因为褪黑素。夜间灯光的照射,会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和人的情绪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季节性情绪失调(冬季抑郁症)。
伴随着弱光睡觉
抑郁症和失眠相伴而生。一般的失眠者,都有非正常的昼夜作息规律,白天瞌睡、夜间精神;对于这种情况,可通过白天增强光照、晚上减弱光照来缓解或改善,必要时、可考虑摄入褪黑素。
夜光可能增加癌症的风险
正常情况下,大脑在晚间9-10点就会开始分泌褪黑素,让我们开始感觉到睡意,正是由于这样周期性的激素分泌、才让我们有了正常的昼夜作息规律。如果晚上有灯光刺激,我们眼中的灯光受体会被激活,他们会告诉大脑,保持清醒的状态,此刻,大脑就会停止分泌褪黑素。而褪黑素不仅是荷尔蒙,而且还是一种强力的抗癌抗氧化剂。
有研究发现,长时间的夜间光照,可能会提高患乳腺癌的风险,也可能提高肿瘤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