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1820-1930年欧洲人移民对阿根廷产生了哪些影响?有什么作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1820-1930年欧洲人移民对阿根廷产生了哪些影响?有什么作用?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2KILQAH05564TUS.html

1820-1930年间,欧洲移民对阿根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不仅推动了阿根廷农牧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世界主要农牧产品出口国之一,还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详细探讨这段历史。

农牧业生产的主力军

阿根廷的农、牧业产品主要应国际市场需要,依靠欧洲移民的辛勤劳动才发展起来的,是欧洲移民把阿根廷变成了世界主要农牧产品出口国之一。

19 世纪中叶,阿根廷基本上还是一个单一的畜牧业国家,农业十分落后,粮食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播种面积小,耕种技术落后,收获仅供国内消费。1876 年以前,阿根廷的小麦产量还不足以供应本国居民的消费需求”。

而当时在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许多新兴的工业部门,工商业日趋发达,城市人口激增,需要进口大量的工业原料和粮食,但欧洲的两大供应商美国、俄国正受内战和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对欧洲的商品供应陷于停顿。

而英国和阿根廷在 1825 年就签订了《英国一阿根廷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英、阿关系比较密切。于是,英国货物进口开始转向阿根廷,英国需要阿根廷提供粮食、肉类、皮、毛、纤维等农牧产品。

面对巨大的国际市场需求,阿根廷政府必须调整生产,增加那些具有最大效益的商品产量,即谷物和肉类。为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开发肥沃但人烟稀少的辽阔士地。为此,阿根廷政府立即招募有农业生产经验的欧洲移民,到阿根廷开荒种地,以生产粮食和其它经济作物,出口欧洲。

1853 年,阿根廷成功地在恩特雷里奥斯省建立了第一个农业垦殖场一“拉斯孔查斯”垦殖场。到 1865年,全国已有 11 个垦殖场,1,400 户农民,7,600 人,垦荒1万公顷,播种小麦。

这样的垦殖场在圣菲省就建立了 32 个,5 万多人,垦殖 64,000 公顷”,主要种植玉米和小麦.1872 年以后,政府授地和私人的售地基本停止,改为士地出租。

通常士地租期限为四年前三年租佃者可自由耕种,但第四年必须种首猎,供日后放牧。期满后,再另租荒地这样四年一轮的循环往复,大片的生荒地通过移民们的辛勒劳动变成良田:

到 1914 年.阿根廷农田总面积已达 8,000 万公顷,100 多万欧洲移民定居阿根廷的农村,在 76,212个大小农场上辛勤工作,将自己的农业种植经验和欧洲先进的农业技术用于开发阿根廷的土地,阿根廷的农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使阿根廷于 1910 年跃居当时世界上粮食出口的第一大国。

在 19世纪90 年代以前,阿根廷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畜牧业方面,羊毛和腌肉是最大宗的两项出口商品:从 19 世纪 90 年代开始,小麦、玉米、蓖麻等农作物的出口迅速发展,到 1914 年前后,小麦和玉米成为最大宗的两项出口商品

传统的畜牧业生产已退居次要地位。但现代阿根廷仍被称为“驮在牛背上的国家”,"可见其畜牧业也是相当发达的,而欧洲移民同样为之做出了贡献。19世纪中期,英国的民族工业一毛纺织业在本国羊毛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急需国外的羊毛供应。

阿根廷政府立即在欧洲招募有养羊经验的农民,苏格兰人、威尔士人接踵而来.阿根廷政府、大地主均辟地养羊,使阿根廷养羊业迅速增长。

政府在大力招募牧羊人的同时,还引进优良品种,饲养英国毛纺织业所需要的细毛羊:引进设备,沐浴羊只:改善饮水供应:引进剪毛机等。1850 年,全国养羊约 700 万只,1878 年增加到 6.500 万只,1899 年更增加到 8,900 万只。1891 年羊毛产量增至 138,000 吨,创历史最高纪录”

工商业发展的催化剂

与阿根廷农牧业发展相伴随的,是阿根廷的工商业在欧洲移民的推动下有了长足进展。从欧洲移民职业分布来看,移民中有许多技术工人和技艺高超的手工业者,为阿根廷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拥有技术、受过大工厂先进生产技术训练的廉价劳动力。

1895年,阿根廷从事工业生产的工人总数为 366,000 人,其中一半是移民。就其职业而言,除纺织、服装业外,其他诸如印刷、机械、木器、建筑等行业中的工人绝大多数是移民。移民中稍有资财者,利用阿根廷充足的原料和廉价的劳动力,开办起工厂和小作坊。

1895年,阿根廷全国有大小工厂 23,000 家,这包括了食品、服装、家具、机械、化工、肉类冷藏、面粉、制糖、煤气、发电厂等等,其中 85%是移民开办的。

这类工厂的特点是资金少、规模小、雇佣工人不少,这类厂子占了厂家总数的 2/3,其资金只占总资金额的 1/4,但所雇佣的工人却占了工人总数的 60%,“这解决了许多移民的就业问题。

其次,大批移民入境,扩大了国内市场需要。阿根廷经济发展一直深受国内市场狭小的限制,而移民的到来则促进了国内市场对食品、纺织、烟、酒、糖等日用品以及住房、教育、卫生等各种产品与服务的需求,从而促进了与此相关的产业与部门的快速发展。

随着阿根廷工业迅速发展,商业也活跃起来。许多移民开设店铺,从事商业活动。根据 1895 年统计,阿根廷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数达 143,000 人,几乎全部是移民及其后代。阿根廷前总统胡安·庇隆的父亲 (意大利移民) 就是一个商人。

1880 年后,阿根廷进入了经济持续增长的时期。"外资出口量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交通运输、食品加工工业、城市化和公用事业等经济和社会部门的快速发展。

1913 年,阿根廷人均 GDP 仅次于英、美等少数国家,高于许多西欧国家的平均水平。1880-1913 年阿根廷 GDP 年均增长率为 6.2%,是当时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几乎可与当时的日本相媲美"。这使阿根廷从一个人烟稀少、极其荒凉的贫穷国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器

1869 年,城市人口为 573,000 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33%;1895年,城市人口为 1,661,000 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42%: 1914 年,城市人口为 4,573,000人,占全国总人口的 58%。城市人口的增加是与外国移民人口的增长成正比的。

首先,移民移入扩大了原有的城市规模。城市人口的增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阿根廷的城市化却与一般资本主义国家城市人口增长的方式有所不同: 在世界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里,是由于失去士地的农民涌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的增长。

而阿根廷城市人口的增长却主要是由于移民的大量迁入。上文谈到,从 1872 年起,阿根廷政府不再给移民授地,企图获得土地的移民难以实现自己的梦想,部分移民迁出阿根廷,大多数移民纷纷定居城市,从事市政、公共工程建设。

移民们大多从事业主、经纪人和工人的职业。城市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制造商和小店主是外国人; 62%的葡萄酒制造商也是移民。"由于移民的大量进入,使得城市规模由小变大。罗萨里奥市在 1851 年有 3,000人,到 1895 年,已是一个拥有 91,000 人的重要城市,成了进出口货物的转运公司。

布宜诺斯艾利斯城的人口增长十分惊人: 1869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有人口 181,838 人,1895 年达到 663,000 人,1914 年猛增到 1,575,814 人,其中 52%是移民。

其次,移民还促成了一批新兴城市的出现。19 世纪 80、90 年代,阿根廷大力修建铁路,交通网逐渐形成。

铁路沿线各站变成了农牧产品和工业产品的集散中心,参加修筑铁路的移民及后来的移民,选择合适的地点定居,在各站开设起小工厂、小作坊、小商店:车辆修配厂、农具修理厂、食品加工厂等陆续发展起来。

此后,在农村生活不如意的移民亦流入新兴小镇。就这样,由居民点变成小镇,最后发展成颇具规模的城市。

全阿根廷 1869 年只有 47 座城市,到 1895 年发展到了 113 座城市。欧洲移民在这些新兴城市中起着主导作用,他们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高达 58%。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