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脑动脉瘤破裂危及生命:开颅 VS 介入,哪个才是更优解?
紧急!脑动脉瘤破裂危及生命:开颅 VS 介入,哪个才是更优解?
被检查出脑动脉瘤,更可怕的是它早已破裂出血、危及生命!这时医生告诉你:手术刻不容缓,治疗方案一般有两种,选择开颅还是介入?根据2024版中国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疗指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在出现症状后尽早进行手术闭塞破裂的动脉瘤,以改善预后。实际上,这不仅仅针对已破裂动脉瘤,对于未破裂动脉瘤来说,手术选择开颅还是介入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国内外神经外科医生早已形成共识:并非所有的动脉瘤都合适栓塞,手术夹闭也不能解决所有动脉瘤,二者互为补充。
总体来说,开颅手术(包括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孤立术、血管搭桥术)费用较低,复发率低,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可以进行血肿清除。但是缺点是需要打开颅腔,创伤相对较大,并发症略高,对主刀医生的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
血管内介入(包括栓塞、支架)则相对安全、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且可同时治疗左右不同部位的多个动脉瘤。但是缺点是费用高、复发率和再出血率高,并且对某些需要放置支架辅助栓塞的患者,需要长时间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开颅手术 & 血管内介入,脑动脉瘤治疗的“左右手”
很多人认为动脉瘤还未破裂就不需要急着治疗,再等一等也可以,然而事实是,未破裂动脉瘤存在未来破裂出血的风险,但风险程度不一,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血管内介入治疗或手术修复是预防已破裂动脉瘤再出血和进一步出现并发症的有效治疗,这两种治疗也用于部分未破裂脑动脉瘤患者,以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但二者的目的都是将动脉瘤隔绝在正常脑循环之外。
血管内介入
1990年代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引入了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单纯的弹簧圈栓塞术是在患者的大腿根部穿刺血管,将管子放入动脉瘤内,再填入弹簧圈从而使弹簧圈周围形成局部血栓,以达到闭塞动脉瘤的治疗效果。随着技术的发展,正在研究的新技术还包括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和血流阻断装置,以及包括液态材料在内的新型栓塞材料,这些新技术也许会使之前认为不适合治疗的动脉瘤有望得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