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堆栈拍摄案例之二,焦点堆栈(焦点包围)
焦点堆栈拍摄案例之二,焦点堆栈(焦点包围)
在摄影中,如何让前景和背景都清晰?焦点堆栈技术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通过拍摄多张不同焦点的照片并进行后期合成,可以创造出一张从前景到背景都清晰锐利的完美照片。本文将详细介绍焦点堆栈技术的概念、应用场景、拍摄技巧以及后期处理步骤。
一、焦点堆栈的概念
在风光摄影或微距摄影中,有一种叫做焦点堆栈的拍摄+后期方法。焦点堆栈方式是从相同角度但不同对焦点拍摄的多张照片(对焦涵盖最终画面需要的景深范围),并通过后期合成的方式形成一张画面全清晰的照片。
为什么不用小光圈拍摄呢?其一,过小光圈因为衍射现象会使画质降低;其二,有时即使用最小光圈,因为焦距和物距的原因,拍摄的照片可能依然不是全清晰的。即使用超焦距也解决不了画面的最大清晰范围。因此出现了焦点堆栈。
焦点堆栈(Focus Stacking)是一种摄影和图像处理技术,通过合并多张在不同焦距拍摄的照片来创建一张具有更大景深的图像,特别适用于微距摄影、风景摄影和任何需要在整个场景中保持尖锐对焦的情况。也称全景深合成。
焦点堆栈是把多幅部分清晰的单张图片组合成一幅全景都清晰的照片,景深合成是风景、建筑、广告、微距摄影中非常重要和经常使用的技巧,对于从脚底下延伸到无限远处的景致,单一图片不能做到全部都清晰时,采用景深合成的方式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现在生产的一些相机具有自动对焦包围功能,像佳能二代R6相机。不需要后期,相机自动合成。
二、适用场景
当拍摄时,前景元素离拍摄者很近,背景又离拍摄者很远,但拍摄的画面需要把前景中的有趣元素和背景都要拍摄清晰,就可以通过焦点堆栈的方式进行拍摄和后期处理。
场景中变化的物体越少越好,比如移动的人群和奔驰的车辆,云彩走得越慢越好。
三、拍摄方法
(一)、使用三脚架:由于需要拍摄相同取景位置的多张图像,确保图像之间对齐,所以在拍摄时不能移动相机,因此三脚架是必不可少的。
(二)、相机设置:曝光模式用M档,因为其它自动或半自动曝光模式可能会随焦点移动时产生曝光的变化,在后期堆叠时可能会出现问题,为确保所有照片曝光一致,用手动曝光模式拍摄,保证光圈、快门、感光度在整个拍摄过程中应保持不变。光圈建议为最大光圈缩小2-3档,这时的镜头成像素质一般为最佳状态。如果用大光圈拍摄时,由于景深较浅,就需要拍摄更多照片。
(三)、对焦:手动对焦或自动对焦均可,在拍摄时,对焦从最近的前景、依次到中景、背景向后移直至无限远,焦点的移动最好是均匀的,确保整个场景都能被覆盖,拍摄5~10张甚至更多。
四、对下面的场景拍摄两张:
(一):对焦前景奖杯拍摄一张。
(二):对焦人物拍摄第二张。
四、后期合成
在 Ps中的处理步骤:
焦点堆栈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一系列焦点各不相同的图像合并,只选取每张图像中对焦最锐利的部分,然后将这些部分叠加到一起,形成一张全范围都锐利对焦的图像。
(一)、导入照片:有三种方法:
1、在Photoshop打开所有相关照片。
Ps菜单:文件/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
不要勾选“载入图层后创建智能对象”。
若勾选“尝试自动对齐源图像”,则可省掉步骤 (二)。
2、在 Adobe Lightroom 中选中所有相关照片,右击并选择“在应用程序中编辑/在 Photoshop 中作为图层打开”。
3、在 Adobe Bridge 中选中所有相关照片,使用菜单:工具/Photoshop/将文件载入 Photoshop 图层”。
(二)、自动对齐图层:
选中所有图层后,执行“自动对齐图层”命令,以确保所有图像都精准对齐。
Ps菜单:编辑/自动对齐图层
(三)、自动混合图层:
选中所有图层后,执行“自动混合图层”命令。
Ps菜单:编辑/自动混合图层
选中“堆叠图像”,勾选“无缝色调和颜色”,如上图所示。
若勾选“内容识别填充透明区域”,将在“图层”面板上额外创建一个盖印图层,并使用内容识别技术来填充在合并过程中产生的任何透明区域。
(四)、最终调整:
由于“自动混合图层”是通过图层蒙版去遮挡每个图层的不同区域,有必要的话,可以手动盖印图层(快捷键:Ctrl + Alt + Shift + E),并使用仿制图章工具等修正一些小区域,以确保图像的连贯性和自然过渡。
完成焦点堆栈合并后,可能需要进行最终的色彩校正、对比度调整或锐化,以提高图像质量。
合成后:前景和人物都清晰。
景深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