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7万人到550万人:解放战争中我军兵力是如何增长的?
从127万人到550万人:解放战争中我军兵力是如何增长的?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兵力从127万人增长到550万人,这一过程中经历了多次重要的兵力调整和组织变革。本文将详细梳理这一发展历程,展现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发展和壮大。
1946年解放战争刚打响的时候,我军的总兵力是127万人。那时候的野战部队包括陕甘宁晋绥军区的野战部队、晋绥野战军、晋冀鲁豫军区的野战部队、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晋察冀军区野战军、东北民主联军、中原军区的野战部队等等。上边说的那些区的野战军,加起来有24个野战纵队以及跟纵队差不多的师,还有11个旅以及跟旅差不多的师,总共是61万人。地方部队是由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地方武装、晋绥军区的地方武装、晋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的地方武装、东北民主联军的地方武装、晋察冀军区的地方武装、中原军区的地方武装等等构成的,加起来总共有 66 万人。另外,存在华南游击队等队伍。
解放战争打响后,我军消灭了大量国民党军队,我军的兵力规模也飞快壮大。到1947年年底,全军兵力从战争刚开始那会儿的127万人,涨到了223.7万人。
各个区野战部队的大致情况为:
1947年3月,西北野战兵团出现了,到了7月底呢,就正式改叫西北野战军啦。等到1947年11月的时候,西北野战军管着5个纵队,总共有7.6万多人呢。
1946年7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组建起来了,到了1947年11月,这野战军总共有19.8万多人。
1947年初,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慢慢变成了12个步兵纵队、1个特种兵纵队以及两广纵队。到了1947年11月,这野战军的总兵力达到了37万多人。
解放战争打响后,东北民主联军持续扩大野战纵队的规模,到了1947年11月,已经有9个步兵纵队以及一些独立师,总人数达到31.3万多。
1947 年 6 月,晋察冀野战军得以恢复,总共有 3 个纵队;接着到了当年 12 月,晋察冀军区又新组建了 3 个纵队。
总体来讲,到 1947 年 12 月时,全军的野战部队从 24 个纵队增加到了 43 个纵队,总人数达到了 107.2 万多人。
除了野战军之外,当时我军的地方部队有一百一十四万八千多人。这里面,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地方武装有9.5万多人,晋冀鲁豫军区的地方武装是23.4万多人,华东军区的地方武装达35.3万多人,东北民主联军的地方武装为34.5万多人,晋察冀军区的地方武装有11.6万多人,还有其他一些少量的地方武装。另外在1947年11月的时候,华南游击队的人数增加到了1.6万多人。
敌我力量有所变化,我军的机动部队比敌军多了,而且缴获了大批武器后,我军的装备水平也不断提高。在作战经验和原则上,也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拿1947年12月下旬毛主席提出的“十大军事原则”来说,我们可以体会一下那时我军的作战指导办法:
一:先对付分散、孤立的敌人,然后再去对付集中且强大的敌人。
二:先拿下小城市、中等城市以及广大的乡村,然后再去夺取大城市。
三:主要目标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守住或夺得城市与地方。守住或夺得城市和地方,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所带来的结果,通常得反复多次才能最终实现守住或夺得。
四:每次打仗都把绝对优势的兵力集中起来(是敌人兵力的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者六倍),从四面把敌人围住,尽力把敌人全部消灭,不让一个跑掉。在特别的情况下,就采用给敌人歼灭性打击的办法,也就是集中所有力量攻打敌人的正面以及其中一翼或者两翼,争取把敌人的一部分消灭,把另一部分打垮,这样我们就能快速把兵力调过去攻打其他敌军了。要尽量避免去打那种不划算或者得失差不多的消耗战。这样一来,总体上,我们是处于劣势的(从数量方面看),可在每一个局部上,每一个具体的战役中,我们是有绝对优势的,这就能保证战役取得胜利。随着时间的发展,我们在总体上就会变成优势,一直到把所有敌人都消灭掉。
五:别打没准备的仗,也别打没把握的仗,每次打仗都应该尽力做好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中能有获胜的把握。
六:得发扬那种勇敢去战斗,啥都不怕,不怕牺牲,也不怕疲劳,还能连续作战(就是在短时间里不休息,连着打好几仗)的作风。
七:要尽力在战斗过程中把敌人消灭掉。而且,得重视阵地攻击的战术,把敌人的据点和城市夺过来。
八:对于攻城这事,但凡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把它拿下。但凡敌人有中等守备程度,而且环境允许能拿下的据点和城市,瞅准时机去夺取。但凡敌人守备坚固的据点和城市,那就等条件成熟了以后再去夺取。
九:把敌人的所有武器都缴获过来,还有大部分人员也俘获过来,用来补充我们自己。我们军队人力和物力的来源,主要是在前线那里。
十:要会抓住两个战役中间的空当,让部队休息和进行整训。休整的时间通常别太长,尽量别给敌人喘气的机会。
这“十大军事原则”简单易懂,就算在当下的战争指导里,也有着非常大的研究意义。
在 1948 年,我军各战略区的部队,不光强化整训野战军,还在更广的战场上跟国军主力互相进攻,并且在那年秋天就有了和他们进行大决战的能力。那时候我军的总兵力达到了 280 万人,这里面野战军有 149 万人。野战步兵纵队有 51 个,此外,还有 1 个特种兵纵队、1 个炮兵司令部跟炮兵纵队,以及 1 个铁道纵队等等。
东北我军的实力最为强劲,在战前,其总兵力已然超过了一百万,当中主力部队大概有70万人。
在1948年9月的那次会议中,我军定了个目标,要在三年内把军队人数扩充到500万。
步兵纵队打算发展到 70 个,步兵师或旅要搞到 210 个,炮兵得发展成 95 个团;另外还得有 30 个团的骑兵、47 个团的工兵,这些野战部队加起来总共 317 万人;再有就是差不多 500 个团的地方部队以及后方机关、学校大概 183 万人,合起来是 500 万人。
在接下来的三大战役里,东北战场最早分出输赢,接着东野主力进关,和华北部队一块儿拿下了平津战役;我华东和中原野战军合作,打胜了淮海战役。三大战役把国军主力干掉了 150 多万人,把他们大部分主力兵团都给毁了,我军的军队人数可就快速变多了。
在1949年初的时候,全军的总兵力差不多有400万人。
西北野战军整编成为了第一野战军,其总兵力有十七万六千多人。中原野战军被整编成为了第二野战军,其总兵力有二十八万多人。华东野战军整编成了第三野战军,其总兵力有58.1万人。东北野战军被整编成为第四野战军,其总兵力达到了88万多。华北军区的野战部队包含3个兵团,其总兵力达到了23.8万多人。以上的野战部队一共包含16个兵团、51个军,总人数超过了210万。
除了野战部队,当时我军各大军区的地方部队,还有南方游击部队,这支部队有8个纵队,将近10万人。各路大军整训完就展开渡江战役,朝着江南、大西南挺进;华北的2个兵团则往西北去,一块儿进军大西北。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那会儿,全军的兵力有448万多个人。
接着,人民军队不断解放众多国土,兵力规模快速扩大。到了 1950 年 3 月,全军兵力达到 530 多万人。总共编有 225 个步兵师、13 个骑兵师、8 个炮兵师、1 个高射炮兵师、1 个工兵师、2 个战车师、3 个教导师以及 5 个铁道兵支队。
要说具体的兵力分布,那是这样的:总部机关和直属部队总共有七万九千多人,这里面机关有八千三百四十二人,直属部队有七万零七百人,编成了两个步兵师、一个战车师,还有铁道兵兵团部(这个兵团部管着五个支队)。
第一野战军和西北军区的部队加起来有66万多人,编成了4个兵团、13个军、40个师。第二野战军和西南军区的部队总共有124.5万人,包含4个兵团、12个军、40个师,还有1个游击纵队。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军区的部队加起来有118.5万多人,编成了3个兵团、14个军、60个师。第四野战军和中南军区的部队加起来有152.4万多人,编成了4个兵团、17个军、71个师,还有1个游击纵队。华北军区的部队有38万多人,包含1个兵团、5个军,还有28个师。东北军区的部队有十六万六千多人,总共编成了十一个师。另外,海军有3.29万人,各类舰艇134艘在其麾下;空军有4.19万人,各类飞机159架归其所有。
后来,我军的兵力增多到了 550 万人,各大军区的兵力有 534.2 万多。那时候本来打算把全军兵力减到 400 万人,但是没过几个月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这个打算就没法实现了,我军也就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