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从地下乐队到主流舞台的音乐历程
五月天:从地下乐队到主流舞台的音乐历程
五月天,这支来自台湾的摇滚乐队,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深情的歌词,赢得了无数歌迷的喜爱。从1999年发行首张专辑至今,五月天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音乐历程,创作了多张经典专辑。本文将带您回顾五月天的代表专辑,了解他们从地下乐队到主流舞台的音乐发展历程。
代表专辑
《自传》
“谁说不能让我此生唯一自传/如同诗一般”,早在第七张专辑《后青春期的诗》中,五月天就为这张《自传》埋下了伏笔。从乐队成立一路走来,五月天从不知名的小酒吧唱到北京鸟巢、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从地下乐队站上主流舞台再到横扫金曲奖,期间经历成员家人离世、结婚生子等各种新的人生阶段,五个人一同度过了许多岁月,也看过了许多风景,他们将成团近二十年来的生命历程集结到这张专辑中,因而《自传》对五月天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张作品。既然是五月天的“自传”,自然要书写属于他们五个人独一无二的故事:《成名在望》讲述他们从学生时代初学乐器、组乐队,一直到功成名就的心路历程,阿信也凭借这首歌摘得金曲奖“最佳作词人”的桂冠。在音乐上,这首歌使用复杂的曲式结构、调式转换与变奏,与过往作品相比也突破不少。相较于《成名在望》所呈现的心境变化,《任意门》则更具叙事感,任意穿梭,在每个人记忆中意义重大的场所之间巡礼,于荏苒的时光中徐徐回望,这是最具有自传意味的一首歌。 五月天的自传不只是他们五个人的故事,在他们生命里出现过的人、事、物,也都是这张专辑里的重要角色。“自传” 二字是贯穿整张专辑的核心:开篇的《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中“而我的自传里曾经有你/没有遗憾的诗句”,既是写给他们自己,也是写给陪伴他们走过漫长岁月的歌迷们;《少年他的奇幻漂流》用“我们该珍惜如何的现在/无数交织自传/相遇在汪洋中/当你抬头看” 勾勒出众多平行时空交叠的奇幻感,将 “自传” 的语义从乐队自身的概念延展到所有人的命运共同体上,也更体现出我们所处的当下有多么弥足珍贵;《转眼》则又将自传的概念放回到每个平凡的个体身上,在生命即将终结之时回顾整段人生旅程,以诗句般的歌词撰写着 “自传最终章”。这张获得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的《自传》,五月天不仅乐队全员参与作曲,还邀来陶山、乱弹阿翔、八三夭、百田留依等海内外优秀音乐人协力专辑制作,融入流行、摇滚、电子、爵士等曲风,呈现出相当多元的面貌。
《后 青春期的诗》
从 1999 年到 2008 年,五月天从校园闯上舞台,从地下迈入主流,这九年的音乐生涯,就像一场漫长而热血沸腾的青春期。这期间,成员们经历了退伍、成家,走过了许多人生必经旅程,开始重新检视自我与世界的关系。相较于以往桀骜不驯的青春摇滚,《后 青春期的诗》有着更多的省思,小至内在对于成长与青春的回望,大至探索生存与生死的哲学议题。 五月天为“后青春期”这一概念赋予了人生阶段和乐团发展的双重意义。爱情关系的时间线告别了专辑《为爱而生》的热恋阶段,来到《突然好想你》的分离感伤,与《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伤从不肯完全的愈合”的心痛,管弦乐与摇滚乐的共奏让这份伤痛更加隽永。电气化的《爆肝》和朋克味的《噢买尬》在后青春期燃起了少年的热血,而《笑忘歌》更是将时间线拉回吉他手怪兽、主唱阿信和贝斯手玛莎在师大附中就读时组乐队的经历,在“放学后夕阳也都会是我们的”的怀旧情结中,唱出“青春是手牵手坐上了永不回头的火车/总有一天我们都老了”的慨叹。在专辑即将结尾的部分,行将就木的老人回望人生,感慨人生消散《如烟》,紧随其后的同名曲《后青春期的诗》仿佛意味着一次重生,期待青春期后的明天和未来。 对当时的听众而言,这张专辑还有着鼓舞心灵的特殊意义。2008 年,次贷危机爆发,台湾金融“海啸”,失业率上升。《出头天》中五月天用让人倍感亲切的闽南语演唱,诉说了漂泊在破碎的经济泡沫中,仍怀有对“出头天”的期待。《生存以上 生活以下》白描当下生活的不如意,采样起床闹钟、刷牙、冲水、电话等声音,以 loop 的形式融合进歌曲中,寓意日常琐碎的反复发生、时间流逝的环形圈套。《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直接以“当市场变成战场/战场埋葬多少理想”这样直白的歌词鼓舞危机中的人们。即便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五月天还是在专辑发行时进行了一场商业“豪赌”:他们在实体专辑中附赠“出头天”演唱会门票,以校园巡回演唱会的方式在学生群体中进行推广,并持续在电视台打歌。专辑的成功不仅为五月天赚足了人气,让他们第三次获得金曲奖“最佳乐团奖”,也为金融危机下的华语乐坛注入了一份流行安慰剂和摇滚强心针。
《人生海海》
来自台湾的摇滚乐团五月天在 2001 年发行了第三张录音室专辑,在《人生海海》中,他们依然以青春无悔的形象,表达在人生路口的迷茫与执着。以熟悉的流行摇滚风格为基调,同名主打歌中用轻快的口吻诉说生活的挫折,洋溢的旋律充满奋进的力量。《借问众神明》则以致敬披头士的随性旋律,展现出淳朴优美的乡村风情。
《爱情万岁》
2000 年的专辑《爱情万岁》为他们赢得了台湾金曲奖“最佳乐团奖”。依其名,专辑中的 12 首作品大多关乎爱情,比如主打歌《爱情万岁》中对当下速食爱情观的写实、《终结孤单》渴望并呼唤爱情的乐观与执着等等。这些歌曲都极富感染力,贴合恋爱中或期待恋爱的年轻男女的心事。
《五月天第一张创作专辑》
在首张专辑中,五月天有着丰富的表达,曲风在摇滚和流行之间搭建桥梁,题材也相当多元。从高中校园组成前身乐队“So Band”,驻唱表演,到乐队最初起点大安森林公园,五月天在短短几年时间成长起来,得到李宗盛的赏识,签约滚石唱片,参与诸多合辑歌曲的创作。1999 年首张专辑《五月天第一张创作专辑》旋即掀起一股乐队风潮。 主唱阿信包揽了这张专辑的全部词曲创作,乐队全员负责编曲、演奏,而时任滚石唱片部门助理、同时也和鼓手冠佑同为台湾 City Pop 传奇乐队 WHY NOT 成员的键盘手陈建良,也首次挑起唱片制作人的大梁,与五月天一同制作了这张专辑。二十出头的五月天,自然充斥着青春期的迷茫与挣扎,开篇的《疯狂世界》用欢快的曲调唱着压抑的歌词,表达了对世界的质疑,《生活》一曲则借歌词 “又是残酷的美好一天” 道出生活的真谛。 到了下半张的闽南语歌,五月天的情绪也更激烈:看似热血的《轧车》,主角却是一个不被关心、又想吸引他人目光的少年,不愿直面生活中的问题,只想通过飙车来逃避;而后面的曲目中,尽管《Hosee》早已将无力的现实摆在眼前,但《黑白讲》依旧延续着《轧车》中的少年心气,在没有出路的世界中做着英雄梦。 这张乐队经典专辑之一诞生了多首代表情歌:曾发表于音乐合辑《拥抱》中的同名曲被重新录制,一同收录在这张专辑中的《爱情的模样》对原本的歌词稍作修改,拓宽了内涵。另外一首传唱度最高的《志明与春娇》将弦乐融入到摇滚编制。这张专辑使五月天从地下乐队跨向主流舞台,也成为台湾摇滚圈具有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