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店知道城市的所有秘密
早餐店知道城市的所有秘密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一顿从容的早餐似乎成了奢侈品。从武汉的热干面到西安的肉夹馍,从网红博主的brunch到便利店的包子,早餐不仅关乎果腹,更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和温度。本文将带你走进都市人的早餐世界,探寻那份正在消失的烟火气。
思源已经记不清自己有多久没有吃过早饭了。
每天清晨,闹钟一响,她就从床上弹起,匆匆忙忙地穿好衣服,简单洗漱后,便投入到赶时间的节奏中。对于挤地铁上班的打工人来说,早餐似乎成了生活中的奢侈品。
车厢里,人与人之间没有缝隙;轨道上,车与人都在飞速前行,无暇休息。
从地铁站挤出来,思源迅速步行到办公室,步履匆匆中,她的脑海中已经开始思考一天的工作安排。打工人的生活没有片刻的喘息,进入办公室,迎接她的是堆积如山的文件和无休止的会议,每一刻都被日程表填得满满当当。
连回消息都需要见缝插针的时段,最先被压缩掉的,就是早餐。
对于无数像思源一样忙碌的都市打工人来说,一顿从容的早餐,正在成为一种奢侈品。
早餐的烟火,是城市最动人的时刻
一个人怎样吃早餐,决定了他如何开始自己的一天;一座城市怎样吃早餐,折射出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
中国早餐文化最深厚的城市之一,就是武汉。在这里,早饭不仅仅是早饭,而是“过早”。
武汉早餐之首,当属热干面。
先将碱水面煮熟拌油晾凉,再用开水烫熟捞出,拌以芝麻酱、细香葱、大蒜子、萝卜丁、酸豆角等调料,就成了武汉人最熟悉的热干面。和过凉的拌面不同,热干面是要趁热吃的。无需等待煮面,只要将烫熟的面条迅速与调料拌匀,即可食用。
少了汤水四溅的烦恼,武汉人把热干面便于携带的特点发挥到了淋漓尽致。
众所周知,在武汉,公交车是一种地效飞行器,头文字D里藤原家的AE86,在521路面前只能望尘兴叹。而武汉人,能在公交车上吃热干面。
如果说公交车吃面只是选修,边骑自行车边吃面,就是武汉人必修的科目三。
作为最早开埠的码头城市之一,码头工人对高热量食物的偏好,效率为先、边走边吃的习惯,逐渐形成了武汉的“过早”文化。
九省通衢、水路码头的位置,又让四方美食在此汇聚、融合。豆皮、糊汤粉、面窝、发糕、欢喜坨……武汉的早餐江湖藏龙卧虎,远远不是一碗热干面所能概括。
如蔡澜所说:“把早餐当成一件隆重的事情看待,这在当今已经是很少有了”。
早餐不仅解决饥饿,也是社交的场所。朋友们在餐桌上分享生活琐事,家人则在餐桌上增进彼此的情感。
《家有儿女》里唱: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许多年后看着这部电视剧长大的年轻人发现,大家的童年并不一样。刘星家的餐桌上,常年四菜一汤,鱼虾肉蟹都曾经出现在早餐时段,高乐高和鲜牛奶几乎从不缺席。
比起丰盛的饭菜,《家有儿女》里更动人的,是他们在饭桌戏中呈现出的和谐的家庭氛围。
整部剧的第一场戏,就从一场吃饭的戏份开始。餐桌上有冲突,但更多的是交流、理解。
爱与包容,融合在每一顿好好吃饭的早餐里。
打工人的早上,容不下一张餐桌?
这样的场景正在渐渐消失,打工人的早晨,没有留给早饭的闲暇。
一份报告显示,尽管有82.5%的消费者认同“早餐应该天天吃”,但实际只有52.6%的受访者养成了这种习惯。至于不吃早餐的原因,占据压倒性的回答是:没有时间。
对打工人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睡眠。度过被挤压得喘不过气的白天之后,熬夜成为一种代偿,失眠也变成时代病。
熬夜是报复性的,早起是兵荒马乱的。年轻人不是不想精致一把,但比起一顿早餐,一个回笼觉,更能起到回血的效果。
于是蒸蛋器、三明治机、豆浆机……那些网红早餐机,最后都逃不过吃灰的命运。
更令人惋惜的是,那些蕴含着烟火气的清晨叫卖,在城市中越来越难寻觅。
早点摊隐藏着城市的密码。
即使肉夹馍已经开遍全国,但对西安人来说,一口菜夹馍,依然是陕西限定的乡愁。
煎饼果子随处都有,但只有在天津,摊主和食客依然在坚守原教旨主义:煎饼以纯绿豆面作为主要原料,只夹果子(油条)和薄脆,番茄、火腿、土豆丝、辣条……一律敬谢不敏。
早上不吃一碗冷粉,景德镇人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少了一份热面皮,汉中人的胃里就空落落的。
在都市,这些早点摊就像城中村的10元理发,逐渐消失在城市的毛细血管里。熟悉的理发师小张,变成了xx造型的Tony老师,包子铺则变成了地产门面。
也不是没有从容的选择。打开社交媒体,每天都能看到网红博主的均价70、80元的brunch套餐,早上十点的高档餐厅,坐满了不上班的人。
这份从容大约只属于他们,工作日里供应brunch的时间段,打工人已经在工位上埋头苦干了。
在工位上对付两口,是大多数人没有选择的选择。便利店包子和9.9元的外卖咖啡,是办公室里的最大公约数。比起充饥,更重要的是快速摄取咖啡因,为早会做准备。
更有一部分人,干脆在早餐上直接摆烂:不吃。
好好吃早餐,对打工人来说,非不愿、诚不能也。
平价、健康、管饱,在大城市接近不可能三角。
谁在复兴“早餐自由”
在文杰的记忆中,这个“不可能三角”,在过去是有解的。
文杰对早餐的童年记忆,是在紫光园的叫卖声中展开的。
因为每个周末的早晨,他都会跟着家里的老人,穿过熙熙攘攘的胡同,来到紫光园,享受一顿丰盛的早餐。
看着大人们围坐在圆桌旁,谈笑风生,那是一种属于老北京的热闹和亲切。老人点了一桌子的早点:豆汁、焦圈、炒肝……小朋友则偏爱甜口的糖火烧、糖三角。
随着搬家、求学,这份关于早餐的记忆逐渐成为遥远的回声,但紫光园在文杰的心中,始终占据着一个特别的位置。
最近文杰意外地发现,在社交媒体上,这家曾经的老字号,正在悄悄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社区食堂”。
在抖音团购上,4.9元的紫光园早餐团购,成了打工人的新宠。
价格虽然低廉,但套餐内容绝不糊弄。包含油饼、牛肉豆腐脑和茶叶蛋的三件套,管饱的同时,兼顾了碳水和蛋白质。
3元的千层糖火烧,依然是旧时味道。
自称长了一副西式肠胃的王动,最爱的早餐并不是豆浆煎饼油条,而是洋快餐。从三明治、帕尼尼到贝果和恰巴塔,王动来者不拒;美式与拿铁,都能温暖早八的肠胃。如果一定要选一家店,王动是忠实的麦当劳信徒。加入“麦门”,离不开划算的早餐。
在路边摊与夫妻店越来越少的背景下,连锁餐饮,逐渐成了很多人早餐的第一选择。比起前者,品牌店有食品卫生上有优势,但菜单上现实的套餐价格,又往往令人却步。
一项调查显示,10元左右,是很多人对早餐价位的心理上限。在当下的背景下,这样的预算想点到一份营养均衡且管饱的早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基础的两件套组合动辄20+,如果想点内容更丰富的全餐,价格更是飙到3、40元,抵得上午餐和晚餐的预算。
10元内的预算,在抖音团购里有了更多选择。
9.9元,在这里既可以买到肯德基的帕尼尼两件套,也可以选择奈雪的欧包+奶茶。
王动最爱的麦当劳吉士蛋堡,搭一杯铂金拿铁,也可以控制在15元。
即使在低价和优质的双重限定下,早餐的选择也并不匮乏。5.9元的吉野家早餐,提供主食7选1、饮品4选1的丰富搭配,9.9的真功夫,可以1+1+1随意组合。
除了为都市的打工人提供低价而多样化的早餐之选,在更广阔的县域市场,抖音同样在发挥链接的作用,既让那些“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小餐馆吸引更多顾客,同时也让消费者享受到实惠。
位于湖北浠水县的“神一碗汤面馆”,是一家前厅和后厨加起来只有几十平米的小店,五张两人小桌、两张六人大桌,就已经摆满了整座店铺。
老板娘宋阿姨每天凌晨3点半起床,面和浇头全部现做,店里提供十余款汤面和热干面,最便宜的热干面只要4元,即使点上小菜和油条稀饭,人均价格依然能控制在10元左右。
最近,除了街坊食客,“神一碗”的生面孔也越来越多——他们是在抖音团购上看到了宋阿姨的面馆,慕名前来。
在全国成千上万的县城,还有很多像“神一碗”这样的物美价廉的小店。在社交网络时代,被人“看见”,是困扰小店们最大的难题。
〓宋阿姨在切腰花
对于像宋阿姨这样坚守传统手艺的小店老板来说,抖音团购带来了新的客流;对食客来说,短视频和直播为他们发掘了更多物美价廉的选择。
那些逐渐消失的城市烟火气,在互联网平台的助力下,重新找到了回归的路径。对于被时间和生活压力挤压的打工人来说,这无疑是技术助力生活的最好例证。
一顿从容的早餐,不应该是一种奢侈,而应该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