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献十个标准
甲骨文献十个标准
甲骨文献的“十个标准”如同一把钥匙,精细划分了十五万片甲骨的时期和所属,它们被归类到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与八世十二王紧密关联。以下是这十个标准的详细介绍:
世系:通过商代先王的亲属关系,尤其是王室直系和旁系,判断甲骨文的时间顺序,这是基础标准。
称谓:占卜时王对祖先的称呼,反映了王与祖先的距离,帮助确定时代,是分期断代的标志。
贞人:史官代表王占卜,他们的时代由甲骨文中的称谓决定,通过贞人关系可划分各个时期。
坑位:甲骨的地域来源,不同地点的坑反映出不同时代特征,但这一标准需要科学发掘验证。
世系、称谓和贞人:作为“第一标准”,它们共同奠定甲骨文分期的基础。
方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方国名,作为判断甲骨时代的重要依据。
人物:特定时期的人物,如史官、诸侯等,通过他们的存在,确定甲骨的时代。
事类:祭祀内容的变化,如神祇和祭法,也是断代的关键。
文法:卜辞的语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可作为分期线索。
字形:字形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特征。
书体:甲骨文的书写风格,董作宾将其分为了几个阶段,也是研究分期的依据。
董作宾在甲骨学研究中的贡献,包括“贞人”研究和“十项标准”的建立,他的工作极大地推进了甲骨文的断代研究。随着考古发现和学术理解的深入,出现了“二系说”,将甲骨文分为两个系统,但这一新理论仍在讨论中。
早期甲骨文的搜集始于王懿荣,他高价购得大量甲骨,这些珍贵的文物在他的收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王懿荣之后,刘鹗和罗振玉在搜集甲骨文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刘鹗收集了大量甲骨,并编纂了《铁云藏龟》,标志着甲骨文从收藏转向科学研究。罗振玉则积极搜购并整理甲骨,确定了甲骨文的真实出土地,以及其历史时期,这对甲骨学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扩展资料
类文字的历史比语言的历史晚得多,正如我们每人说大量的话却很少写几个字一样。以文记载事件的功用比用于传递信息的功用要早。晚期记载意念的文符受语言影响,颇多一致。到了用若干符号组成序列,跨时空传递信息时,就分化出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