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分钟带你走近“故宫” 领略紫禁城的历史华章与璀璨景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分钟带你走近“故宫” 领略紫禁城的历史华章与璀璨景致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103/22/11222586_1143695398.shtml

故宫,旧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历经14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其建筑蓝本融合了南京故宫与凤阳中都的规制,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600余年间,故宫见证了24位帝王的兴衰荣辱,承载着无数重大历史事件与宫廷秘史。从明成祖朱棣的肇建,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退位,这里是封建王朝的政治中枢,也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每一砖一瓦皆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心血与智慧,书写着华夏历史的厚重篇章。

明清两朝共24位帝王以此为统治中枢,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此发生。明朝时,诸多帝王在此治国理政,如嘉靖年间的“大礼议”事件就围绕乾清宫等宫殿展开权力博弈。清朝更是全盘接收,顺治帝在此登基开启统治,康熙朝的诸多决策也诞生于乾清宫;而到了晚清,光绪帝在此被慈禧太后幽禁,见证了王朝的没落。

历经数百年风雨、战火和朝代更迭,故宫多次修缮与部分重建,新中国成立后,也不断对其进行保护与修复工作,使其成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与历史见证,向世人展示着古代皇家的辉煌与威严,以及中国古代建筑技艺和文化传承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起走进故宫,领略故宫的风光美景!

午门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平面呈“凹”字形。它有五个门洞,中间的门洞专供皇帝出入,皇后大婚时可以从中间门洞进入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在出宫时也能走一次,这显示出极高的荣耀。

午门城楼上设有钟鼓,在举行大典时鸣钟击鼓。另外,午门还是明清时期举行“廷杖”的地方,这种刑罚带有很强的威慑性。






太和门

太和门是外朝宫殿的正门,门前有一对铜狮,造型威武。它是进入太和殿区域的重要通道,其建筑形式为重檐歇山顶,门前列有青铜大鼎等陈设,体现出尊贵威严的皇家气派。


太和门,位于故宫内外朝中路,是故宫外朝宫殿的正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时称奉天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名为太和门;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焚毁;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重建。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4间,建筑面积1371.14平方米,通高23.80米,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上施有和玺彩画,是北京故宫内最大的宫门。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皇帝在此接受臣下的朝拜和上奏,颁发诏令,处理政事

太和门铜狮,故宫中非常著名的一对铜狮,位于太和门的前面。这对铜狮是故宫的铜狮中最大的一对,也是唯一没有鎏金的铜狮,为明代所铸造。铜狮的造型精美,装饰华丽,与身后的太和门相称,体现了宫廷的奢华和帝王的威仪。

太和门铜狮的体格最为庞大,高约4.4米,其中石材基座高1.34米,铜基座高0.7米,铜狮子高2.36米,前后长2.4米,宽0.7米。这对铜狮成双成对,左雄右雌,雄狮踏球,象征权力和统一寰宇;雌狮戏逗小狮,寓意子嗣昌盛。狮子的头顶螺旋卷毛排列疏密整齐,舌头顶着上颚,张嘴露牙,似在咆哮,胸前绶带上雕花精美,前挂銮铃肩挂缨穗,肢爪强劲有力。

太和门铜狮不仅是故宫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负责镇守皇宫,辟邪驱恶,同时也显示了古代铜铸工艺的高超水准。这对大铜狮默默地守护了紫禁城几百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太和殿

太和殿,又称“金銮殿、至尊金殿、金銮宝殿”。是紫禁城(故宫)中最大的殿宇。大殿内外饰以成千上万条金龙纹,屋脊角安设十个脊兽,在现存古建筑中仅此一例。

殿内龙椅两侧共有六根使用特殊工艺、雕刻着金色蟠龙的柱子,全名为“沥粉贴金江山万代升转蟠龙柱”。

在木柱的表面以一种金箔贴在表面,并以代表皇帝身份的龙纹团装饰,使得柱体显得金碧辉煌、闪闪发光。

另外,太和殿中大部分的地面都是金砖墁地,这里的“金砖”并不是指黄金,而是用苏州太湖的澄浆泥,也就是一种过滤后除了杂质,沉淀下来极为细腻的泥,作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地砖。

(太和殿内部)

中和殿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是一座四角攒尖顶的建筑。皇帝在前往太和殿举行大典前,会先在此休息,接受官员的朝拜。同时,中和殿也是皇帝在祭祀天坛、地坛等之前检查祭祀所用祝文和祭品的地方。

中和殿高19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建筑面积580平方米,为单檐四角攒尖顶。

(中和殿内部)

保和殿

保和殿重檐歇山顶,在建筑规制上仅次于太和殿。这里是举行殿试的场所,清朝时,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最后一关就在保和殿进行,由皇帝亲自监考,从中选拔出国家的栋梁之材。

《故宫保和殿》保和殿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座殿宇式建筑。明清两朝最高等级的孝考试即殿试都在这里举行,皇帝甚至会亲自阅卷批卷。

(保和殿外景)
(保和殿内景)

乾清宫

乾清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故宫博物院内,是内廷后三宫之一。

始建与重建: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建。

外观布局:坐落在单层汉白玉石台基之上,连廊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檐角置9个脊兽以及一尊骑凤仙人。

内部构造:殿内明间、东西次间相通,明间前檐减去金柱,梁架结构为减柱构造形式。后檐两金柱间设屏,屏前设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后檐设仙楼,两尽间为穿堂。

历史沿革

明代:是皇帝居住并处理政务的寝宫,从永乐皇帝朱棣至崇祯皇帝朱由检,共14位皇帝在此居住。

清代:康熙以前,沿袭明制,康熙、乾隆两帝还曾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自雍正皇帝移住养心殿以后,乾清宫成为皇帝召见廷臣、批阅奏章、处理日常政务、接见外藩属国陪臣和岁时受贺、举行宴筵的重要场所。

重要景观与文化内涵

正大光明匾:由清顺治皇帝御笔亲书,匾后藏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

社稷江山金殿:位于乾清宫前丹墀阶前,东西各一座,象征皇权,提醒皇帝重视社稷江山。

老虎洞:在乾清宫露台南沿和御路、阶陛衔接处,有三个涵洞,据说是侍奉皇帝的内传穿行之处

(乾清宫外景)
(乾清宫内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