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朝乾隆年间确定的二十五方御宝印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朝乾隆年间确定的二十五方御宝印玺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hues.com.cn/zhuanke/yndt/show/?N_ID=7874

印玺是帝王权力的象征,是封建王朝中央集权制的表现方式。御宝印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清朝乾隆初年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清朝玉玺总数定为二十五方。

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重新排定后的二十五宝各有所用,集合在一起,代表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

二十五宝玺为清代乾隆皇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皇帝特颁旨:除“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青玉“皇帝之宝”四宝因在清入关以前就已使用,“不宜轻易”外,余二十一宝一律改镌,将其中的满文本字全部改用篆书,御宝的宝文,为满文本字和汉文篆书两种文字。

  1. 大清受命之宝
    白玉质,面14厘米见方,通高12厘米,纽高8.2厘米,以章皇序之用。

“大清受命之宝”,清崇德,白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14cm见方,通高12cm,纽高8.2cm。

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位列二十五宝之首。据《交泰殿宝谱》所记为“以章皇序”之用,即表明清王朝受天之命统治中国的合法性。又据乾隆帝《交泰殿宝谱序后》,此宝原是太宗皇太极以来“先代相承,传为世守”的旧物,故乾隆十三年(1748)诏改玺印中的满文本字为满文篆书时,该宝得以保持原貌。

  1. 皇帝奉天之宝
    碧玉质,面1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纽高11.5厘米,以章奉若之用。

“皇帝奉天之宝”,清早期,碧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玺书体。面14cm见方,通高15.2cm,纽高11.5cm。附系黄色绶带。

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以章奉若”之用,以示皇帝对上天的尊崇和礼敬。但这只是一种象征,实际上,迄今还未发现钤盖此宝的档案文书,表明此宝极少使用。关于此宝的含义,乾隆帝在乾隆十一年(1746)厘定国宝时曾有过如下考辨:“至谓‘皇帝奉天之宝’即传国玺,两郊大祀及圣节宫中告天青词用之,此语尤诞谬。大祀遵古礼,用祝版署名而不用宝。圣节宫中未尝有告天事,或道箓祝厘时一行之,亦不过偶存其教耳,未云命文臣为青词,亦未尝用宝。且此玺孰非世世传守,而专以一宝为传国玺,亦不经。盖缘修《会典》诸臣,无宿学卓识,复未曾请旨取裁,只沿用明时内监所书册档,承伪袭谬,遂至于此。”指出康熙朝和雍正朝《大清会典》对此宝的认识错误及其原因,并最后将其确定为敬天之表征物。

  1. 大清嗣天子宝
    鎏金质,面7.9厘米见方,通高7.6厘米,纽高5厘米,以章继绳之用。

“大清嗣天子宝”,清早期,金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本字。面7.9cm见方,通高7.6cm,纽高5cm。

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也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金质宝玺。《交泰殿宝谱》记此宝为“以章继绳”之用,是皇位传接承递的象征。但实际上却很少使用,只在宫中殿堂内的御笔匾额上偶尔钤用。

  1. 皇帝之宝
    青玉质,面12.5厘米见方,通高9.5厘米,纽高6.3厘米,以布诏赦之用。

二十五宝中共有两方皇帝之宝。其一,通高9.5cm,印面12.5×12.5cm。青玉质,交龙纽,满文篆书。据乾隆十三年上谕:“青玉皇帝之宝本清字篆文,传自太宗文皇帝时。”则知此宝刻治于皇太极时。当时满文篆书初具雏形,到乾隆十三年创立成熟和规范化的满文篆书,并施之于宝玺,其生发之迹清晰可见。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作“以布诏赦”之用。

其二,通高16.6cm,印面15.5×15.5cm。栴檀木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作“以肃法驾”之用。但从清代档案考察,在二十五宝中,此宝的使用频率最高,钤用范围极广,其他诸宝实无以相比。

  1. 皇帝之宝
    栴檀香木质,面15.5厘米见方,通高16.6厘米,纽高11厘米,以肃法驾之用。

“皇帝之宝”,清早期,栴檀香木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5.5cm见方,通高16.6cm,纽高11cm。附系黄色绶带。

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是清代二十五宝之中唯一的一方木质宝玺。据《交泰殿宝谱》,此宝为“以肃法驾”之象征物,故凡清帝行围及驻跸圆明园或避暑山庄时,都要以这方“皇帝之宝”随驾。此外通过对清代皇帝诏令文书中宝玺使用状况的统计分析表明,二十五宝中用得最频繁、范围最广的也是这方木质“皇帝之宝”,诸如皇帝登基、皇后册命、皇帝大婚、发布殿试金榜及其他重要诏书上均钤用此宝。可以说此宝是清朝皇权的重要标志,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1. 天子之宝
    白玉质,面7.8厘米见方,通高6.4厘米,纽高4.2厘米,祭祀百神之用。

  2. 皇帝尊亲之宝
    白玉质,面6.8厘米见方,通高6.1厘米,纽高4.3厘米,以章奉若之用。

“皇帝尊亲之宝”,清早期,白玉质,盘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6.8cm见方,通高6.1cm,纽高4.3cm。

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据《交泰殿宝谱》,用此宝“以荐徽号”,主要是为前朝后妃上徽号或尊号时钤用。据《大清会典》记载:“凡加上尊号、徽号,册立皇后、皇太子,册封皇贵妃、贵妃、妃、嫔……其应给纸册诰命,中书科缮写,送阁用宝。”其中的加上尊号、徽号时所用之宝就是“皇帝尊亲之宝”,现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记载上徽号情况的清代档案中也钤盖有此宝。

  1. 皇帝亲亲之宝
    白玉质,面7.2厘米见方,通高7.7厘米,纽高4.2厘米,以展宗盟之用。

  2. 皇帝行宝
    碧玉质,面15.6厘米见方,通高13厘米,纽高7厘米,以颁锡赍之用。

  3. 皇帝信宝
    白玉质,面10.5厘米见方,通高6.5厘米,纽高5厘米,以征戎伍之用。

  4. 天子行宝
    碧玉质,面15.5厘米见方,通高13.8厘米,纽高7.8厘米,以册外蛮之用。

  5. 天子信宝
    青玉质,面12.1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4.5厘米,以命殊方之用。

  6. 敬天勤民之宝
    白玉质,面10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5.3厘米,以饬觐吏之用。

  7. 制诰之宝
    青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4.7厘米,纽高8.5厘米,以谕臣僚之用。

“制诰之宝”,清早期,青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3cm见方,通高14.7cm,纽高8.5cm。

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据《交泰殿宝谱》,用此宝“以谕臣僚”,但实际上多是在册书或诰命上钤用。按清朝定制,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则颁发诰命,诰命因发放的对象不同名称也不同,官员本身受封称为“诰授”,封其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生者称“诰封”,死者称“诰赠”。但不管是“诰授”,还是“诰封”、“诰赠”,都要钤盖“制诰之宝”。据《大清会典》记载:“凡给功臣世袭罔替诰命,分别世次敕书,由该衙门开载功绩,移送内阁,交中书科缮写,送阁用宝,仍行该衙门给发。其子孙承袭时,令该衙门将原给诰敕送阁,中书科填写承袭人名年月,仍送阁用宝。”这里所用之宝,绝大多数是这方“制诰之宝”,此宝是二十五宝中使用较多的一方。

  1. 敕命之宝
    碧玉质,面11.3厘米见方,通高9厘米,纽高5.5厘米,于诰敕谕旨上钤用。

“敕命之宝”,清早期,碧玉质,交龙纽,汉文篆书满文篆书。面11.3cm见方,通高9cm,纽高5.5cm。

乾隆帝钦定二十五宝之一,据《交泰殿宝谱》,用此宝“以钤诰敕”,而大部分是在敕书上钤盖。清代的敕书分为敕命和敕谕两种。敕命用于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为卷轴形式,六、七品二轴,八、九品一轴。敕谕则有敕任官员、敕谕臣民、敕封或谕告外藩之别。敕书最后都要书明颁发年月日,并加盖“敕命之宝”。

  1. 垂训之宝
    碧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0.5厘米,纽高5.9厘米,以扬国宪之用用。

  2. 命德之宝
    青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0.4厘米,纽高6.2厘米,奖励忠良之用。

  1. 钦文之宝
    墨玉质,面11.7厘米见方,通高9.8厘米,纽高5.5厘米,专钤于有关文教之谕旨。

  1. 表章经史之宝
    碧玉质,面15.3厘米见方,通高13.2厘米,纽高7厘米,以崇古训之用。

  2. 巡狩天下之宝
    青玉质,面15.3厘米见方,通高13.3厘米,纽高7.3厘米,以从省方之用。

  3. 讨罪安民之宝
    青玉质,面15.3厘米见方,通高13.9厘米,纽高7.5厘米,以张戎伐之用。

  1. 制驭六师之宝
    墨玉质,面17厘米见方,通高10.8厘米,纽高6.6厘米,以整戎行之用。

  2. 敕正万邦之宝
    青玉质,面13厘米见方,通高10.7厘米,纽高6.3厘米,以诰外国之用。

  3. 敕正万民之宝
    青玉质,面12.6厘米见方,通高10.4厘米,纽高6.2厘米,以诰四方之用。

青玉质盘龙纽。据《交泰殿宝谱》玺文朱文,玉筋篆,左满文,右汉文。制度规定其"以诰4方″,皇帝向全国百姓发出文告,即钤此寳。

  1. 广运之宝
    墨玉质,面19厘米见方,通高15.6厘米,纽高9厘米,以谨封识之用。

二十五宝玺质地有金、玉、栴檀木,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雕制精美,不仅仅是帝王权利的象征,也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典章文物,皇帝使用玉玺专门都有人记录盖章次数以及使用地方,可见玉玺对帝王身份的重要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