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一派授箓制度:传统、作用与品级
道教正一派授箓制度:传统、作用与品级
授箓是道教正一派的重要传统,是道士修行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授箓的传统渊源、具体作用以及箓的品级制度,带您深入了解这一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授箓传统
道教正一派的授箓制度源远流长,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一传统不仅是道教信仰的基石,也是道教宗派繁衍、教内团结统一的重要保障。在正一道中,完成皈依仪式的称为信士,而完成传度仪式的才能称为道士。只有道士才有资格申请授内箓并办理道士证,信众则只能申请授外箓。
正一弟子在接受授箓后,通过借用祖天师张道陵等历代天师的法权,代天庭在人间行使法术。因此,授箓后的道士需要更加努力修行,为国家和民众做出更多贡献。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万法宗坛)作为天庭神权在人间的管理中枢,自东汉末年张道陵第四代孙张盛迁至龙虎山并建立传箓坛以来,就一直是授箓仪式的重要场所。
万法宗坛是宋元之后江南正一道派共同创立的宗坛,是历代张天师“掌天下道教事”的中枢,有“万法归宗”之义。因此,道士授箓必须以“万法宗坛”所授的箓牒为准。嗣汉天师府于1991年开始恢复对海外授箓,1995年开始恢复对内地授箓。从2000年开始,每次授箓均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承办。
授箓作用
箓,又称道箓或法箓,是一种记载神吏神将名箓的文书。按照道教的观点,道士只有获得箓之后,才能在天曹中登记名册,获得道位神职,并拥有差遣一定数量护身神兵的权力,从而能够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未受箓的道士无权请神役鬼。
授箓对于道士的修行至关重要,被视为升仙、登天的法梯和航船。正一道士坚信奉受太上所传的法箓,背诵箓文中的天官功曹姓名,自然界的一切均受其治,天神保佑,吏兵护持,凶邪不侵,疾病不扰。
从法术的角度来看,授箓更像是一个给被授予者(道教内称为箓生)确认在神、仙界的职务并颁发职务证书的过程。从道教组织的角度来看,授予某人道箓意味着正式接纳其为道教弟子,并确定其在道派中的地位。
授箓品级
根据《天坛玉格》的有关规定,法箓分为五个等级:
- 初授太上三五经箓(七品衔头)
- 升授正一盟威经箓(四、五品衔头)
- 加授上清五雷经箓(三品衔头)
- 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正二品衔头)
- 再升上清大洞经箓(正一品衔头,仅属天师本人,不对外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