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隋炀帝的本来面目
还原隋炀帝的本来面目
隋炀帝杨广,作为隋朝第二位皇帝,一直以来都被贴上“残暴无道”的标签。然而,最近胡戟先生的新书《双面暴君:隋炀帝的生平、时代及真相》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和复杂的隋炀帝形象。
作者当然不是简单地想为隋炀帝翻案,而是基于详尽的史料和辨析,力求还原更加真实、立体的隋炀帝形象。胡戟先生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献,肯定了隋炀帝在军事、政治、外交、文化、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卓越成就,还还原了他从继承大统到将隋王朝推向极盛,再到最终迅速败亡的历史轨迹。
隋炀帝杨广,作为隋朝第二位皇帝,凭借出色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在父亲隋文帝杨坚的众多儿子中脱颖而出,最终登上了皇位。即位之初,他便展现出不凡的治国才能,发展了其父皇开创的统一大业,平定叛乱,营建洛阳城,致力于巩固中央集权。在国家建设上,他兴修水利,开凿大运河,极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从这一点上看,隋炀帝杨广有其雄才大略的一面。
隋炀帝的另一面,体现在他统治后期,逐渐偏离了勤政爱民的正道,沉迷于个人的享乐与权力的无限膨胀之中,大兴土木,修建行宫,频繁巡游,劳民伤财。甚至为了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尤其是三次远征高句丽,不仅耗费了大量国力。同时,还推行严苛的赋税制度,加重了百姓负担,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他的穷兵黩武和奢华无度,导致民不聊生,叛乱四起,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以李渊、李密等人为首的起义军势力最大。他们打着反抗暴政、恢复民生的旗号,迅速壮大,最终汇聚成推翻隋朝的强大力量。公元618年,宇文化及等人在江都发动政变,杀死了隋炀帝,结束了其短暂的统治生涯。隋朝的灭亡,预示着动荡不安的分裂时期的到来。这也是隋炀帝被人诟病的重要原因。
然而,正如书名“双面暴君”所说的,隋炀帝的形象并非单一,而是多面复杂的。胡戟先生在书中也剖析了隋炀帝荒淫无道形象的形成原因。他通过对比不同史料的记载,来进行对比分析,譬如,作者在《不朽之作:大运河的开凿》一章中说:
一些史家论及运河,持折中主义立场,一方面不无肯定,一方面又把开河当作亡隋的祸因,貌似全面,羞羞答答总不愿给开河一事充分的评价,如明《穀山笔麈》和近人张昆河的看法就为典型。前者说: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后者说: “按理言之,实皆有利于国家民生,然出于君王游幸之私意,且操之过急,民力疲弊,遂为亡国之虐政矣!”按他们论史的观点,运河岂不是不开为好?对此,隋代人民的回答是最有权威的。他们承担了历史落在他们身上的完成大运河工程的责任,连同隋代的劳动妇女也对此作出了贡献。在开挖大运河的那些年里,他们默默地付出了代价,作出了牺牲,社会仍是安定的,我们没有见到任何关于开河引起社会动乱的直接史料。……中国人早该从因循的历史旧观念中脱出,给开运河这项崇高的事业以崇高的评价,让我们民族历史上那最振奋人心的一章,像粼粼的河水一样在青史上永远熠熠放光。
由此,作者指出许多关于隋炀帝的负面描述可能源于政治斗争的需要或是后世文人的夸张渲染,而非完全基于事实,揭示出了历史记载中的偏见,以及后世有可能的误读。
书名:双面暴君
作者: 胡戟
出版社: 岳麓书社
出品方: 澡雪新媒
副标题: 隋炀帝的生平、时代及真相
出版年: 2024-7
页数: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