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药小讲堂:五味子的药用价值与历史沿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药小讲堂:五味子的药用价值与历史沿革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89701998_121948385/?pvid=000115_3w_a

五味子,又称作五味、北五味子、山五味、山花椒,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材。其果实性温、味酸,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安神益智等功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五味子的药用价值及其在中医典籍中的记载和应用历史。

基本信息

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为五味子科五味子属下的一种植物,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地。五味子的药用部分为其果实,性温、味酸,入心、肺、肾经,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安神益智、涩精止泻、强心健胃等功效。用于治疗久咳虚喘、津伤口渴、盗汗自汗、心悸失眠、遗精滑精、尿频遗尿、腹泻久痢等症。

历史沿革

五味子在中国的使用历史悠久,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五味子,味酸温,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唐代《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分为南、北二种。明代以前,南北五味子混用,直到明代人们才开始逐渐发现南五味子的药性和药效与北五味子存在着诸多不同,并对它们进行区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指出:“五味,今有南之分,南产者色红,北产者色黑。入滋补药,必用北产者乃良”。《本草备要》中也提到:“北产紫黑者良,入滋补药,蜜浸蒸,入滋嗽药,生用俱褪碎核;南产色红而枯,苦风寒在肺宜南者。从蓉为使,恶萎荻,熬膏良”。《本草蒙荃》中也指出了类似的观点:“风寒咳嗽,南五味为奇,虚损劳伤,北五味最妙”。目前临床所用五味子多为北五味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