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癣症状似湿疹但成因大不同?治疗要靠搽药膏?
皮肤癣症状似湿疹但成因大不同?治疗要靠搽药膏?
皮肤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尤其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它与湿疹的症状相似,但成因和治疗方法却大不相同。本文将详细介绍皮肤癣的各种类型、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
皮肤癣是什么?有何种类?
皮肤癣在香港较为常见,是由真菌(霉菌,一种寄生性的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真菌特别喜欢潮湿和温暖的环境。香港夏天天气潮湿闷热,正好为真菌提供了理想的生长环境,因此是皮肤癣发病的旺季。皮肤癣可以侵入表皮角质层、毛发和指甲,引起各种癣病。
常见的皮肤癣有以下几种:
- 足癣:俗称“香港脚”,趾缝或脚掌患处会出现水泡或皮肤干裂脱落,非常瘙痒。如果抓伤,可能会演变成细菌性皮肤炎并含脓。
- 甲癣:俗称“灰甲”,真菌会侵袭脚趾甲或手指甲,使指甲变色、变形、增厚且变得脆弱易碎。
- 股癣:在腹股沟(大腿内侧)内会长出红色环状皮疹,伴有剧烈瘙痒感。这种情况在肥胖、多汗的男性中较为常见。
- 体癣:俗称“金钱癣”或“圆癣”,在身体部位(如脸、手臂或肩)会出现一个或多個呈环狀紅色丘疹,非常瘙痒。
- 花斑癣:俗称“汗斑”,在背部、上胸、手臂及颈部会出现浅色圆形糠状皮屑斑,患处会感到瘙痒。
皮肤癣的症状?会传染吗?
皮肤癣患者的皮肤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
- 瘙痒、疼痛
- 表皮变厚、色素加深
- 出现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或椭圆形的红印
- 干燥或出现水泡
- 表面产生白色鳞屑及脱皮
皮肤癣的传播途径包括:
- 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皮肤癣通常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而传播。
- 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接触感染了皮肤癣的动物也可能导致感染,特别是在抚摸猫狗或为它们梳毛时,这种情况在奶牛中也相当普遍。
癣和湿疹有何分別?
皮肤癣和湿疹在症状上非常相似,但在病因、患处、传染性和预防措施上却有很大不同。
病因
湿疹主要是患者接触环境中的致敏源所诱发,他们大多自身有其他过敏情况,如哮喘、鼻敏感等遗传性病因;而皮肤癣则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尤其是潮湿及闷热的天气、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人等。另外,营养不良、个人卫生习惯不佳,如大汗后无尽快更换干爽衣物、皮肤有损伤、免疫力下降,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均会增加皮肤癣的风险。
患处
湿疹属于慢性皮肤病,会间歇性地发作,受影响范围可以是局部或大范围;皮肤癣则属于短暂及局部的皮肤感染,最常出现在较局限的位置如脚趾缝、手指缝、腋下、股沟、大腿内侧等。
传染性
湿疹不具传染性;而皮肤癣则具传染性。
预防
由于湿疹主要是免疫系统失調,因此无法预防;大部分的皮肤癣则是环境感染导致,因此大多可以预防。
如何治疗皮肤癣?搽药膏有用吗?
如果怀疑自己患上皮肤癣,建议应尽早求医,医生会根据临床的专业判断,而处方相对的药物治疗真菌感染。
轻微的皮肤癣可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医生一般会处方外用藥膏,療程持續一至四周。针对性的藥膏分為水劑和油劑,用時塗在患處,如皮膚呈乾裂時,可使用油劑,但對灰甲沒有效用。
若是顽固或严重的真菌感染,则需服用抗真菌口服药物,以彻底根治,常用的是灰黄霉素 (griseofulvins),主要针对甲癣,或对外用药膏无效的体癣。由于治疗时间一般较长,所以患者必须有耐性,以及严谨遵从医生指示完成整个療程。同時要注意個人衛生,既可促進痊癒,亦能夠減低復發機會。
如何预防皮肤癣?
- 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洗澡时要仔细清洁身体各部位,特别是皮肤摺位及脚趾缝
- 穿著适当的衣物,以保持皮肤干爽通风,尤其是手指缝、脚趾缝、及股沟等部位
- 運動後或容易大汗者應時常洗澡及抹乾身體
- 如患有足部的皮肤癣,應避免腳底按摩、赤腳使用更衣室或公眾浴室、泳池或赤腳行公園的石春路等,並應及早治療,以免擴散及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或感染他人
- 若觸碰患處,必須立即洗手,以免皮肤癣蔓延到身体其他地方
- “香港脚”患者不應穿尼龙襪, 建议穿棉质襪,而襪子要经常更换,另外应穿著干爽通风的鞋子。患股癣者则应避免穿著窄身裤,如牛仔裤等
- 应每天洗换襪、衣物及浴巾,鞋子亦要更换穿著及经常保持干爽
- 切勿共用个人贴身用品如衣服鞋襪、梳、枕頭、毛巾及头饰等
- 避免因瘙痒而乱抓患处,以免引起发炎,亦不宜用太热的水浸洗
- 经常保持家居清洁,如家人有香港脚或灰甲,要注意地板和浴缸的清洁并定时消毒
- 皮肤癣很容易复发,应留意保持衣物清洁和避免潮湿
- 糖尿病患者特别容易受感染,故要注意以上的个人卫生建议及控制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