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的名句,以独特的艺术构思和深沉的情感内涵,成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诗句解读
原文: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译文:
只有枯衰的兰草在通向咸阳的古道送别,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上天若是有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注释:
- 衰兰:秋兰已老,故称衰兰。
- 客:指铜人。
- 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
赏析
此句描写铜人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塑造了萧瑟悲凉的意境,“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设想奇伟,烘托出诗人的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著深沉,可谓千古名句。
诗歌全文及译文
原文: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译文: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似深秋落叶倏然离去,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内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散发着阵阵幽香,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已是苔藓满布。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
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简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一首七言古诗。诗中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慨、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中间四句用拟人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诗设想奇特,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又
阅读全文 ∨
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因长期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而身体抱恙。元和十一年(816年),强撑病躯,回到昌谷故居,整理所存诗作,不久病卒,时年二十七岁(一说二十四岁)。
本文原文来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