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肠菌移植——重度抑郁症患者摆脱抑郁的秘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肠菌移植——重度抑郁症患者摆脱抑郁的秘籍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06/13/76665740_1122501932.shtml

重度抑郁症是一种影响全球超2.64亿人口的疾病,尽管治疗方法在不断发展,但仍有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两次或两次以上抗抑郁药物治疗后逐渐失效。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肠-脑轴的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逐渐被发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产生代谢产物、神经递质和炎症因子等影响大脑功能和情绪调节。因此,靶向肠道菌群的干预方式有望改善抑郁症状。

多年治疗未果,肠菌移植带来新希望

两名50-60岁的重度抑郁症女性患者,先后两次入院,曾接受过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额外的医学疗法,但抑郁症行为依然持续存在,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如便秘、胀气等。

患者1:于2006年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合并慢性便秘,有抑郁家族史,既往有过自杀意图,基线时患者已住院治疗近3个月,然而,抑郁症状持续存在,且严重程度有所增加,慢性便秘经过各种泻药、肠等仍未缓解,每两周只能排便一次。

患者2:于1980年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此后两次住院家族史不明,住院治疗两个多月症状仍持续存在,基线时伴随胃肠道症状,如胀气和便秘。

多次治疗均未实现对抑郁症状的缓解,肠菌移植为其燃起来新的希望。

在接受移植前,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Ⅱ)、胃肠道评定量表(GSRS)进行症状评估,随后进行肠道菌群移植治疗。患者在90分钟内口服30粒菌群胶囊,在治疗后第4周和第8周进行疗效评估,同时在基线和第4周收集患者粪便进行菌群分析。

肠菌移植,显著降低抑郁症行为量表

治疗结果显示,两名患者口服菌群胶囊耐受良好,未报告任何严重不良事件。

两名患者在肠菌移植后四周时出现明显的症状改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Ⅱ)评分明显降低,胃肠道评定量表(GSRS)均有所改善。但所有量表在8周时出现回升。

这综合反应了肠菌移植的有效性,但也证明了肠菌移植后的菌群定植也是十分重要的,移植后如不采取积极定制手段容易造成症状反复,从定制手段来看,菌群靶向的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靶向抑郁症相关菌群增殖,从而实现对情绪的调控与改善。

肠菌移植:重度抑郁症患者菌群明显改善

肠菌移植后,通过对两名重度抑郁症患者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发现其肠道菌群的种类、丰度、多样性都有了明显改善。

  1. 患者2的肠型在干预后4周,从瘤胃球菌肠型转变为拟杆菌属2肠型,表明先前与快速结肠转运时间和炎症相关的有益菌组成失调。

  2. 患者1显示Oscillibacter属、粪球菌属、梭状芽孢杆菌Ⅳ属、瘤胃菌科、毛螺菌科、梭菌目、厚壁菌门等的13种细菌丰度增加;相反,食物谷菌属、罗氏菌属、普氏菌属、瘤胃球菌属、经黏液真杆菌属和粪杆菌属等9种细菌以及毛螺菌科中的2种细菌丰度降低。

  3. 患者2则显示瘤胃球菌科增加,包括瘤胃球菌E和普氏梭杆菌,该菌被报道在MDD患者中增加;瘤胃球菌属、Aliistipes属、双歧杆菌属、Oscillibacter属和毛螺菌科丰度降低。

小结

菌群移植治疗两例MDD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结果值得参考。口服菌群胶囊4周后,两名患者抑郁症状胃肠道症状均有所改善。

但从临床来看,肠菌移植效果任具有一定差距,因此提高肠菌定植是未来治疗的核心。肠菌移植搭配具有靶向肠道菌群调节功能的微生态调节剂,将会成为未来促进抑郁症治疗的有效手段。

未来,我们期待着更多的研究来深入探讨肠道菌群移植技术在精神类疾病治疗中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参考文献:
[1] Doll, Jessica P K et al.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for Depression-Case Report.”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vol. 13 815422. 17 Feb. 2022, doi:10.3389/fpsyt.2022.815422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