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提问是技术,也是艺术
会提问是技术,也是艺术
提问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无论是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提出一个好问题都能事半功倍。本文将从了解提问背景、把握好问题的特点,以及持续提出好问题的方法三个方面,为你提供实用的建议和技巧。
了解提问背景,抓住关键元素
简单来说,背景就是提问的:人、事、物。
先说人,这个人是什么背景,职业?年龄?性别?身份?他是在用什么身份在提问?如果一个宝爸问我,这个奶粉好不好?我会问您是什么职业,坐标哪里,北京上海的土著,和北京上海的白领,关注的点会不同,白领会更关注性价比,更理性,土著在意是否适合我,表达会更感性,理科的在意数据,你一切涉及到数据的表达, 要严谨要注意前后逻辑的完整。文科的会更在意感受,这个奶粉合起来怎么样,你需要更多的表达过往案例,展示这个奶粉和您同等身份的人,也说不错,要找到案例。
提问前,至少要知道对方是什么身份在发问?性别,年龄,提问时的身份。
再说事,事是指这个人提问前,可能是以什么事做参考的?他可能做过什么事?借此来做参照物,有了观点,很多新人看到对方表达观点,关注点都在观点上。对方表达我不认可,抗拒时,往往会让被提问者,满头大汗,要么为了解释「我没有这么做」而陷入自证陷阱,要么为了说服对方,急于找论点说服对方。
事,我们要抓住的是,对方提问的参考是基于什么,这句话的参照物,站不站得住脚。
物,对方在表达观点还是事实?
「建设路塞车了」是事实。「建设路修路把路塞了」是观点。
对方表达事实,我们就要基于事实来确认是否真实。对方表达观点,我们就要找观点的前提是否可靠,也就是:建设路现在有修路吗?查查新闻。建设路修路会把路堵了吗?查新闻的同时,看看修路的影响范围。
很多人文不对题,就是题眼找错了,问你要勺子要喝汤,你拿了个叉子去。
上面是基础概念,下面是一些了解提问背景时的建议:
- 不但要知道工作的内容,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明确目标。
- 要对需要自己脑补,需要自由想象的地方,做进一步的限定和约束。
- 要用自己的理解重述目标与任务,并要求领导确认是否理解正确。
提问的目标,是问一个好问题
好问题,有什么特点?
这里引用晓布研习社在《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一文中,提出的观点:
好问题有这些特点:
- 共鸣性:问题应该与人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 抽象性:问题应该抽象且触及事物的本质,适合个人深入思考。
- 知识边界:问题应该能够挑战现有的知识边界,适合在特定领域深化学习。
- 质疑性:问题应该质疑那些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物。
- 独特性:问题应该是他人没有想过或者很少考虑的。
- 启发性:问题应该能够提高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
- 正面性:问题应该带有正面情绪,鼓励探讨和解决。
- 互动性:问题应该是提问者自己想问,同时对方也愿意回答的。
- 探索性:问题应该是那些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探索和创新的问题。
简而言之,我们要提一个好问题,尽可能用少的问题,更短的对话,来解决问题,这里对好问题的定义,是有效性和时间上的快,或者从可操作性上的「易操作」,易操作简而言之就是能最低限度,最朴素地执行下去。
三步,提出一个好问题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在全网搜索相关的资料,在小红书偶然发现阅读笔记,接下来的内容,摘自网友分享的《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读书笔记。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提出:3步,提出一个好问题。
即:挖出本质问题、寻找可能性、解决问题。3个问题:why、what if、how,通过回答这3个问题,洞悉事物本质,解决问题。”
上面是主要观点的脑图,可以发现这本书很有意思。观点虽然老生常谈,但有一点就很难做到:不犯同样的错误,这点很难。
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叫做:答案都是暂时的。
我关注了一个只做笔记本评测的up主,叫做:笔吧评测室,他有一个固定的文章,就是更新不同价位的笔记本推荐。
说起来很简单,每隔1000的价格区间,推荐对应的轻薄本、游戏本、全能本,预算从3000到2万,每月更新1-2次,雷打不动。
里面有一个【本期改动】的栏目,就像app更新介绍一样,一直更新,如果你坚持每月来看这篇文章,就会发现每一次更新,都是对之前的答案的推翻,你能从中看到每一次的更新,都是艰难取舍的过程。
笔记本因为不同的市场变化,消费者观念变化,技术变迁诸多因素,导致推荐的产品要适应当下的市场,当下的消费倾向。
答案也一样,做工作最怕的就是经验主义,既然这次还是这件事,那就按照上次那样干吧。
这样的思维反而更危险。
那么,如何持续提出好问题?
当我想要这么做时,找了很多资料,无意间谷歌推荐一篇文章叫做:课堂提问的最新指南。
里面有一个观点,谷歌的直翻我摘录到下面了,但我仍然觉得翻译的不够好。原文也贴在下面。
“问题比答案更重要, 因为它们反映了同等程度的理解和好奇心。提出问题意味着既要回顾过去,又要展望未来——理解一件事以及你对它的了解,然后在空间和时间上向外延伸,想象还有什么可以知道,或者别人可能知道什么。提出一个好问题意味着了解事物的概念生态。”
Questions are more important than answers because they reflect understanding and curiosity in equal portions. To ask a question is to see both backward and forward–to make sense of a thing and what you know about it, and then extend outward in space and time to imagine what else can be known, or what others might know. To ask a great question is to see the conceptual ecology of the thing.
里面提到的好问题的特性,正是我们持续提出好问题的关键,也就是:
- 能简明扼要地讲清楚;
- 用简单词汇来解答;
- 值得更长的时间来探索与精进;
- 鼓励被提问者长时间的调查;
- 同一个问题,能适用更多的场景;
- 具有多个解法或者答案;
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时,回过头来,挨个确认,应该就能慢慢找到好问题了。
本文原文来自少数派ssp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