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冠豸山南站:一个火车站命名背后的文化故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冠豸山南站:一个火车站命名背后的文化故事

引用
观察者网
1.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84443

冠豸山南站的命名,揭示了国内火车站命名的一些规则。这类命名往往以火车站所在地的著名景点为依据,有时景点名称与行政区划名称相同,例如井冈山、武夷山等。冠豸山则是福建省连城县境内的一个著名景点。

这种命名方式反映了当地希望通过知名景点提升区域知名度的愿望。例如,云南省丘北县的普者黑站也是采用当地景点命名。

地名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和人文信息。冠豸山地名的读音确定过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04年7月,民政部地名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联合组成专家组,赴连城开展了实地考察、查阅文献史料和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等活动。通过考证、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应把冠豸山“豸”字的读音定为“zhài”。2006年1月,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批复福建省民政厅、教育厅和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同意将福建省冠豸山的山名读音定为“Guànzhài Shān”。

中国幅员辽阔,地名众多,汉字繁复,许多地名的读音和含义并不容易理解。例如,“铅山”读作“YanShan”,而“某岙”“某厝”“某田”“某坝”“某营”“某门”“某坞”等地名,若不仔细查考,其含义往往难以理解。

生活在这样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国家,既是一种幸福和自豪,也是一种责任。了解和掌握这些地名背后的故事,需要不断学习和留心。

本文原文来自观察者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