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地理冷知识——内蒙古高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地理冷知识——内蒙古高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assets.msn.cn/content/view/v2/Detail/zh-cn/AA1zAvCB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称北部高原。这里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狭义上的内蒙古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面积约34万平方千米。广义的内蒙古高原还包括阴山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和贺兰山以西的阿拉善高原,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

内蒙古高原一般海拔1000~1200米,南高北低,北部形成东西向低地,最低海拔降至600米左右,古有“瀚海”之称。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是中国多风地区之一,年均风速4~6米/秒;是中国湖泊较多的地区之一,常年有水的湖泊湖水浅,面积小,或为雨季湖。

内蒙古高原形成历史久远,早在距今约1.3亿年前就奠定了其地貌的基本轮廓。此后,经过长期的风化、流水和风蚀等外力剥蚀作用,地表趋于平坦均一。到了距今200~300万年以来,地势才明显上升成为高原。近万年来,高原变得愈发干旱,河流稀少,地表植被稀疏,风力作用强盛,形成了如今戈壁、沙漠、沙地等与草原并存的自然景观。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古代各民族从事畜牧、狩猎以及农业生产的场所。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甲骨文中有“土方”、“鬼方”的记载,史书中则记载有“戎”、“狄”等族称。公元前21世纪至前3世纪,内蒙古地区分布着的一些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族建立的政权发生了密切关系。

春秋时期,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发展,匈奴吸收了诸戎、狄成份而强大起来,战国时被汉文献称为匈奴。初见于汉文字史籍记载的匈奴,主要活动在今天内蒙古境内的阴山及河套一带。公元前310年左右,匈奴地域已与战国的燕、赵、秦三国相邻。

战国时代,活动在今内蒙古境内的北方各族主要有林胡、楼烦、东胡和匈奴。林胡和楼烦活跃于内蒙古高原,匈奴强大后,林胡和楼烦归属匈奴。东胡人的活动地域大致在今呼伦湖以东、嫩江以西的大兴安岭山脉北段和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他们从事畜牧、渔猎和采集,孕育了渔猎文化。此时匈奴主要活动在今内蒙古境内的阴山及河套一带。

秦汉时期,匈奴民族部落和中原人各自建立了不同的政治体制、经济模式和文化内涵的集团,在长城沿线密切接触,游牧和农耕两大文化发生碰撞与交融。战国末期,燕国、赵国以及秦国的领土已拓展至内蒙古地区,后来中原华夏民族逐渐迁移到内蒙古南部定居。

公元7世纪以前,蒙古族居住在额尔古纳河一带,后来西迁到鄂嫩河上游不尔罕山(大肯特山)和克鲁伦河一带。唐代史籍中称其为“蒙瓦”,《辽史》中称为“萌古”。

公元11世纪,他们结成了以塔塔尔为首的联盟,“塔塔尔”或“鞑靼”曾一度成为蒙古草原各部的通称。公元12世纪,蒙古族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等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并分衍出乞颜、札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此外,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尔、翁吉剌、克烈、乃蛮、汪古诸部。

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蒙古”由原来一个部落的名称变为民族名称。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1279 年灭南宋,统一全国,基本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1368 年: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灭元建明,蒙古部族退守回内蒙古高原。1644 年明朝灭亡后:清统一全国,清朝满洲部族征服漠南蒙古各部,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按照所居地域逐渐形成为三大部分,即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漠南蒙古(科尔沁部)、分布在今蒙古国境内的漠北蒙古(喀尔喀部)、分布在新疆、青海和甘肃一带的漠西蒙古(厄鲁特蒙古)。

清朝末期,清政府推行“移民实边”、“开荒放垦”的政策,在绥远、察哈尔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官办垦务,开垦蒙旗土地,用开垦蒙地所得收入,弥补财政不足。大量被开垦的土地由山西、河北的农民前来耕种。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内蒙古高原成为了中国古代各民族从事畜牧、狩猎以及农业生产的重要场所,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同时,这里也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交流融合的重要区域,对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内蒙古高原的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地势起伏和缓,山脉少而海拔相对不高。高原上分布着众多宽广的盆地,如呼伦贝尔盆地、二连盆地等。同时,也有广袤的草原和沙漠。草原如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牧草丰美,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沙漠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沙丘起伏,展现出独特的沙漠景观。

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温暖短促,冬季寒冷漫长,昼夜温差较大。年降水量较少,且分布不均,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内蒙古高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同时,高原上还生长着多种特色植物,如沙棘、麻黄等,动物资源也颇为丰富,有黄羊、狼、狐狸等。

内蒙古高原是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拥有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长调民歌等都是其文化的重要代表。近年来,旅游业也逐渐兴起,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领略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场,草原面积约占高原面积的80%,属欧亚温带草原区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绵羊及山羊放牧区和中国骆驼主要产区之一。内蒙古高原平均每平方千米仅3人,为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和汉族等各族人民长期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的地区。

总的来说,内蒙古高原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