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修复翻新与再制造的可持续商机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修复翻新与再制造的可持续商机
在循环经济的框架下,"修复翻新"与"再制造"是两种重要的产品生命周期延展模式。它们不仅能够重新赋予产品价值,减少资源浪费,还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启动循环经济,重新赋予产品价值!
"修复翻新"是指在产品生命周期尚未结束却面临淘汰时,由原有供应商或第三方业者负责整修产品,重新赋予产品价值。二手物品如二手摩托车就是属于这一类,美国的eBay、台湾yahoo奇摩拍卖,以及露天拍卖是这样的产品的销售媒合平台。其重点是修复后状态堪用。
"再制造"是指当部分零件或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时,有些商品可以透过重制程序恢复全新状态,甚至拥有更好的功能,避免商品进入淘汰或报废的程序,进而启动新的产品循环,代表案例为Canon回收打印机再制造、Google服务器零件重组。这需要一一开始设计时就要做到模块化,这样才能根据需求另外换需要的模块。其重点是修复成全新好的状态,甚至升级成更新版的产品。
图片来原:Pexels
这两种模式是之前就有的,"修复翻新"模式在二十世纪时很流行,大多数人都习惯通过不断修补增加物件的使用期限。以衣服为例,之前都是缝缝补补好多穿几次,但是在后来快时尚时代来临,衣服旧了、破了,或是失去兴趣就丢,而现代的衣服多是化纤混纺制成,其实很难针对衣服的材料做废弃后循环,而透过回收机制再以二手衣销售就是不错的方法,而这样的机制需要有好的销售对象或通路,网路上销售媒合平台可以发挥这样的功能,而平台累积的数据,可以减少浪费,甚至透过人工智能可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而再制造升级的目的往往是让产品能符合客户现在的新需求,例如Google的服务器零件重组,常常是为让服务器更新好使用到更高速的运算晶片或设备,让机器能够不因为不符合现高运算需求而被完全弃置,增加其可以使用的年限。另外,台湾很多人喜欢自己组装桌上型电脑,因应升级需求,也会换主机板、换影像卡、换处理器,升级记忆体来延长电脑的寿命。
图片来原:Pexels
减少制造件数与资源浪费,达成减碳目标!
其实这两种模式都能够减少浪费,毕竟如果所有东西都買新的,会大量使用现有有限资源,尽可能地增加其使用年限,这样就可以减少制造的件数,而因此减少资源浪费,减少因为制造每多出一件而增加排出的温室气体量,对地球的环境是有好处的。
跟上次提过的"产品共享"、"产品服务化"的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上次"产品共享"、"产品服务化"针对的是使用者有使用权但没有所有权的產品,这次"修复与翻新"、"再製造"讲的是有使用者有所有權的產品。以YouBike使用的脚踏车而言,一旦骑乘发现有問題,租借者可以把坐垫翻转180度,这样就会有人去做維修,之后如常使用,这样它的使用年限就增加了,这也符合客户愿意使用的情境。
不过"产品共享"、"产品服务化"会考虑比较多在使用产品的耐用度,而"修复与翻新"、"再制造"会考虑的多是零件/模块的替换与升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