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茶香能致远——记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最是茶香能致远——记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春雨催新芽,莓茶飘香。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一片片茶园不仅孕育出独特的土家甘露茶,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江南春雨催新芽,莓茶飘香到万家。正值莓茶采摘时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发树村漫山遍野的茶园里,翠绿的莓茶舒展着腰身,尽情吮吸着新鲜的空气,构成一幅“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的生动场景。
春来了,茶发芽,一亩新绿迎朝霞。趁着天气晴好,土家阿哥阿妹身着传统服饰跃进茶园里,争先采下最嫩的那一抹绿。一双双巧手在虬枝盘曲的茶丛顶上跃动,嫩绿的春光便被采下枝头,大家享受着采茶的乐趣。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茶园里,片片嫩芽上,都还挂着露珠。在朝阳的映照下,整个茶园如同一块绿地毯,目之所及,都是一片春意盎然。潺潺泉水欢快流下,悠悠茶香随之晕开。
“我们依托芙蓉镇千亩莓茶种植基地,打造‘种、产、销、游’模式的三产融合创新科技园,走生态农业、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户外活动等综合性项目之路,形成产业融合持续发展的新格局。”永顺县大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茗玉介绍。
该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集莓茶研发、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共有合作种植莓茶面积4000余亩,建设有现代化莓茶加工生产线3条,年产莓茶150吨,年产值5000余万元。
莓茶一根藤,藤上挂银铃;采都采不尽,好似聚宝盆。
永顺县位于微生物中的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中的亚麻酸带“三带”交汇区,是莓茶最佳生长环境和黄金产区。永顺莓茶种植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古莓茶之乡。
人人吃了身体好,个个都把莓茶夸。莓茶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植物,可药、饮两用,被誉为植物“黄酮之王”。永顺莓茶茶汤清凉甘甜,具有独特的口感,又名土家甘露茶、土家甜茶等,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截至目前,永顺莓茶总面积达9.2万亩,覆盖全县18个乡镇122个行政村,有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37家、现代化标准厂房12座、莓茶初加工工厂24家。2023年永顺莓茶总产量2370吨、总产值6.57亿元,带动近3万人增收致富。
经过岁月的沧桑沉淀,一株株大山深处的古莓茶,在永顺县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正从一个个历史悠远的文化符号,逐渐蜕变为永顺富民强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
路子对,市场俏,莓茶托起致富路。
走近芙蓉镇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一栋现代化的厂房映入眼帘,加工、科普、销售……分区清晰、功能完善。这是永顺大丰生态农业公司正在打造的古溪州莓茶展厅旗舰店。
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生产经营中坚持信誉至上、质量第一的原则,同时利用永顺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莓茶种植历史,通过与湖南农业大学、吉首大学、湖南省农科院茶科所合作,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打造出永顺富硒有机莓茶系列产品以及莓茶花草茶等莓茶深加工产品,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赞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荣获国家、省级荣誉上百项。
同时,该公司通过股份分红、田地分红、用工工资等方式,直接带动124户437人增收致富,累计帮扶困难群众2200人,实现了人均一亩脱贫茶。2023年公司莓茶年销售突破3000万元,收购莓茶茶叶种植户茶叶额度达1500万元,莓茶产品供不应求,合作农户收益良好,扩面种植热情高涨。
感恩奋进的永顺人,借助大自然馈赠的一株株古莓茶,用春夏秋冬的实干坚守,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本文原文来自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