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又叫什么病?一文详解猩红热的症状与预防
猩红热又叫什么病?一文详解猩红热的症状与预防
猩红热,又称烂喉痧,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儿童群体中。它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猩红热的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猩红热之所以可被称为烂喉痧,主要是因为它在发病时会出现咽喉肿痛糜烂,以及全身布满猩红色皮疹等典型症状。“烂喉” 体现了咽喉部位受到链球菌感染后,出现的红肿、疼痛,严重时甚至溃烂的情况;“痧” 则描绘了皮肤上密集出现的红色细小皮疹。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引发猩红热的病原体,当人体吸入了被该病菌污染的空气飞沫,或者接触了被病菌污染的物品后,就有可能被感染。一旦病菌侵入人体,会在呼吸道大量繁殖,释放出多种毒素,这些毒素会对人体组织和器官产生损害。
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高热、畏寒、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但病情进展迅速。随后,患者的咽喉部会出现明显的红肿,严重时会有灰白色假膜形成,并且容易出血。同时,全身皮肤会迅速出现弥漫性充血,上面布满针尖大小的猩红色皮疹,按压时会褪色,去除压力后又迅速恢复。皮疹先从颈部、胸部开始出现,然后在24小时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另外,患病者的舌头上也会有明显变化,发病初期舌面覆盖白苔,红肿的舌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牛肉样。
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结合咽拭子培养检测出 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来确诊,治疗上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
预防猩红热的措施
注重日常防护:在猩红热高发期,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一定要佩戴好口罩。同时,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提高自身抵抗力: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跳绳、跑步、踢球等,每周至少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每晚让孩子睡足8-1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