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高开疯走,内容为王已成定局?
《哪吒2》高开疯走,内容为王已成定局?
2025年春节档,一部动画电影以“魔童”之姿横扫电影市场——《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仅用8天5小时便以57.76亿元票房超越《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榜首。截至发稿前,《哪吒2》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20亿,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百亿电影,暂列全球票房榜第11名。
这部续作不仅延续了前作的超高人气,更以现象级表现掀起全民观影热潮。无论是社交媒体上的激烈讨论,还是线下影院场场爆满的观影盛况,无不彰显出《哪吒2》的强大吸引力。它为何能如此火爆?其背后又反映了怎样的行业趋势?
《哪吒2》“杀疯了”
“第一了,吒儿,120亿给我破!”2月16日,朋友圈、各大社交平台以及媒体都沸腾了,庆祝三岁“小孩”哪吒又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仅上映19天,便成功超越《复仇者联盟》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11,同时进入全球动画片票房榜前,也是首部进入该榜的非好莱坞动画电影!如今,《哪吒2》已成为全行业的希望,人们期待这位“最年轻影帝”能够继续突破百亿票房的天花板,为中国电影市场开辟新的高度。回顾过去的两周多时间,《哪吒2》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影片在春节档期间单日票房持续逆跌,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上映前两天单日票房不到5亿,第三天飙升至6亿多,后续几天更是日超8亿。甚至从上映的第4天开始,就凭借不到40%的排片占比,成功在春节档的票房占比中高达58%左右。许多评论区的网友曾“预言”该片将创造影史纪录,结果预言成真。如今,他们再次加码,预测《哪吒2》有望突破150亿票房。现如今的《哪吒2》不仅摆脱了“续集不如前作”的魔咒,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5分,比第一部还高出0.1分。观众的口碑成为影片票房一路冲高的关键,甚至有观众表示,影片唯一的缺点是“时长太短,根本不够看”。
《哪吒2》的受欢迎程度不仅体现在票房和口碑上,其周边更是卖的如火如茶。在影片片尾名单中,显示的合作消费品牌便多达12个,其中9个为衍生品合作,包括蒙牛、荣耀、长城汽车旗下越野品牌坦克等。同时,还与泡泡玛特、集卡社、Fun Crazy等多家趣玩周边品牌进行合作,联名推出各种官方可爱周边,比如哪吒手办盲盒、小卡、钥匙扣等,全部被疯抢,甚至出现“一吒难求”的现象。当然,最大的赢家要数光线传媒。《哪吒2》有五家出品方,其中四家为光线传媒或其关联的公司,同时还是发行方。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哪吒2》预计可为光线传媒带来约9.5亿元至10.1亿元的营收。而目前《哪吒 2》的票房还在飙升,猫眼专业版上给出的最新票房预测已经来到了142.57亿,所以票房上的收益远不止于此。这种现象级的火爆程度,也带动了光线传媒股价的上涨。2月5日-7日三个交易日,光线传媒累计涨幅超40%,目前最新市值为491.4亿元,相比于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279.57亿元的市值,总市值在不到两周内飙升了130亿元,可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了。春节档的整体表现也不错。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16日21时14分,2025年春节档新片票房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200亿,观影人次为3+亿,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的票房和观影人次记录。除了《哪吒2》的强势表现外,《唐探1900》以31.99亿稳居第二,《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以11.59亿暂居第三。除此之外《熊出没·重启未来》《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蛟龙行动》也分别位列第四至第六位。不过,与《哪吒2》相比,这些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仍有一定的差距。
《哪吒2》成功的秘籍是什么?
六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亿+的票房成绩震撼了整个电影市场,成为中国动画电影的一座里程碑。如今,其续集《哪吒2》强势登陆“神仙打架”的春节档,尽管被普遍视为强力的竞争者,但多数人仍对其能否超越前作的辉煌持保留态度。
虽说《哪吒2》是原班人马悉数回归,但近年来诸多续集作品在票房与口碑上未能达到预期的案例屡见不鲜,若是想继续稳坐神坛,超越自我,难度之大,不言而喻。但《哪吒2》做到了,它为什么能做到?故事是电影的核心,《哪吒2》的故事有很多出彩的地方,这是它能创造历史的基础。与第一部相比,导演在故事内核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如果说第一部的主旨是打破宿命,那第二部就是推翻规则。同时,《哪吒2》中的人物设定不再是“非黑即白”的,这种跳脱出陈规的设定,让观众重新审视了传统神话中的角色与价值观,这与五年前申公豹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形成了联动。这种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塑造,传统与现代的观念碰撞,不仅增加了影片的耐看性,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反思人性的多面与深度。 在制作的过程中,《哪吒2》的要求十分严苛、下了很大的功夫。《哪吒2》主创团队集结超4000人,制作成本高达5亿元,制作周期5年,光是剧本就打磨了两年。同事在制作上,《哪吒2》还开创性地整合了138家国产动画公司(原本外包给国外老牌特效团队,后面换成国内团队),包括《熊出没》的方特动漫、《深海》的彩条屋和十月文化、《凡人修仙传》的原力动画以及《白蛇》的追光动画等制作团队。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在这么些秀公司的联合精心打磨下,《哪吒2》的制作水平已经跻身国际一流。比如,光是特效镜头就远超《哪吒1》的全片镜头数量(前作全片镜头超1800个),而《哪吒2》单特效镜头就超1900个,全片镜头则超2400个。其中,仅“哪吒挣脱穿心咒”的10秒画面,特效团队就打磨了一年时间,每个镜头平均包含5种以上特效元素,单镜头的特效模拟缓存量高达10T。团队为了打造“翻鼻眼”、“黑眼圈“、”鲨鱼牙“的哪吒,先后探索了一百多个版本。这种全方位的扎实制作,不仅体现在视觉效果的震撼上,更贯穿于剧情的每一个细节之中,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了团队满满的诚意与努力,使影片成为一部经得起反复品味的佳作。在营销层面,片方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策略。首先,在影片上映前发布的预告片和海报中,刻意避开了核心剧情,只展示了部分角色和场景,留下了一系列悬念。如陈塘关和龙族的命运将驶向何方?背负家族仇恨的哪吒和敖丙还能否继续做朋友?哪吒能否实现涅槃重生?等等,通过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宣传方式,成功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其次,近年来,影视行业开始借助短视频做营销,《哪吒2》更是在短视频上投入了大量精力,有数据显示,他们将68%的宣发费用在了短视频上。这番投入换来了非常好的成绩,虽然官方账号成立至今只有3个月,但已经发布了340条视频,平均每天发布近4条。《哪吒2》抖音账号累计获赞2.2亿,收获了800万+的粉丝。以上都是《哪吒2》自身的努力,今年春节档的其他影片其实也给《哪吒2》提供了助力。俗话说得好“全靠同行衬托”,《封神2》《射雕》的拉跨表现,让一些观众转身选择了《哪吒2》。目前,《哪吒2》的豆瓣评分已经涨到了8.5,是春节档豆瓣评分最高的电影,也超越了第一部。
内容为王的时代已到来?
在经历了2024年五一档、十一档的票房低迷期后,2025年的春节档触底反弹,一举斩获历史最高票房纪录。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至2月4日)电影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而票房作为观众喜好的直观反映,从票房数据来看,今年春节档六部电影的票房排名与影片品质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这一现象表明,电影市场已逐渐摆脱流量逻辑和IP效应的束缚,回归到以产品为核心的逻辑,影片品质已成为观众选择观影的决定性因素。回顾十年前,电影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许多质量欠佳的作品仅凭大流量明星或名导效应便能轻松斩获十几亿票房。然而,如今的市场环境已大不相同,即便拥有强大的IP和流量加持,若影片本身品质不佳,仍难逃被市场淘汰的命运。随着观众审美的提升和市场标准的日益严格,中国电影正逐步迈向更加成熟的商业化阶段,近三年来春节档的变迁便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就拿2023年的春节档来说,上映的六部影片中,不仅包含春节档合家欢观影需求的喜剧、动画类型,同时也覆盖了悬疑、科幻等更多元题材元素。像《满江红》,凭借独特的“古装+悬疑+黑色幽默”风格,将历史叙事与商业元素结合,成为档期内话题度最高的作品。还有《流浪地球2》通过数字生命与太空电梯等硬核设定,实现了国产科幻电影的技术突破。以及《熊出没·伴我“熊芯”》,依靠“科幻+亲情”的方式吸引了亲子观影群体,拿下了7.48亿元的票房,甚至谍战片《无名》和动画《深海》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再反观今年的春节档,《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虽有徐克导演与“顶流”明星肖战的双重加持,却因叙事陈旧、文戏薄弱等原因,最终只斩获了不到7亿的票房;《封神2》则因为人物塑造和特效堆砌等原因,导致票房比前作低了60%;《蛟龙行动》由于剧情和题材都缺乏创新,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未能重现《红海行动》的神话。可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影片品质已经成为决定票房成败的关键因素,这也无形中推动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发展。所以说,要从根本上扭转当前中国电影市场的局面,首要任务提升影片的内容质量。单纯依赖流量明星或大IP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电影创作者应回归内容本身,注重剧本的打磨和叙事的创新,避免同质化和低质化现象。只有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推动电影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要问2025年是否会成为电影产业的变革之年?目前尚未可知。但只有当电影从业者深刻认识到质量才是票房的可靠保证时,摒弃流量至上的错误观念,将精力真正投入到打磨作品上,电影产业才能重回“内容为王”的正轨上去,迈向更加成熟和健康的商业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