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惹祸”?正确使用更安全
塑料瓶“惹祸”?正确使用更安全
网络上有传言称,瓶底为“1”字样的一次性塑料瓶是绝对不能二次使用的,否则会增加致癌风险,这是真的吗?
我国癌症高发,与塑料瓶有关?
其实,塑料瓶底的数字指在标明不同的材质,这是由美国塑料工业协会制定的使用塑料种类的标志代码。其中“1”是指PET材质,也就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这种材质本身无毒、无味,且卫生安全性好,多会用于制作矿泉水瓶、碳酸饮料瓶。
传言可不止这些,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被暴晒后的瓶装水不能继续饮用,水分会如“毒水”一般威胁健康。多个机构曾对塑料瓶内可能析出的物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均未发现暴晒后的PET瓶装水内会产生有毒物。但是,PET材质的耐热温度为70摄氏度,超过这个温度后容易变形,一般不建议多次使用。此外,PET本身是一种软塑胶材质,柔韧性很强,加工时不会额外添加塑化剂,所以无需过多担心。
塑料瓶用的是什么材质?
现在我们喝的各种塑料瓶装的饮料,不论是果汁可乐,还是气泡水、能量饮料,只要是用塑料瓶装的,几乎都是用的PET塑料。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化学名称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是由对苯二甲酸(terephthalic acid)和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化合形成的聚合物。
它是应用最广泛的塑料之一,具有良好的延展性、透明度高,而且耐酸碱能力强,很稳定,安全性好,最常用的用途就是用来做各种饮料瓶。PET瓶大约占据全球液体饮料包装70%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当仁不让的老大。如果注意看塑料瓶子的底部,通常会看到一个三角形的数字“1”,即1号塑料,就是PET。
塑料制品也要正确使用
在购买塑料制品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标准的产品正常使用时一般不会带来额外的风险。但日常要避开这几种使用方式,避免因此而影响健康。
改变原本盛放的东西
不同的塑料制品盛装东西有不同的侧重点,不建议改变其原先盛放的东西,如将矿泉水瓶用来装其他液体或是酸菜等,可能会析出一些有害物质,食用后对健康不利。
饮料瓶老化
一次性的塑料瓶多次使用后会老化,其内里的有害物质迁移量会明显增加,日常一定要避免长期使用。
装高温液体
矿泉水瓶装热饮是个非常不安全的行为,PET材质不耐高温,70摄氏度以上的水分就会让其变形,还容易析出对健康有害的物质。
有不少家庭会将装有调料的塑料瓶放在灶台边,而开火做饭也等同于高温环境,这会使塑料瓶更快析出一种具有生物毒性的“锑”元素,长期摄入会对我们的肝脏、肾脏造成损害。
另外,生活中不建议直接将外卖盒放进微波炉内加热, 大部分外卖盒为硬胶、百折胶等材质,这些材质均不适合高温加热,只有聚丙烯(PP)材质的才能放入微波炉。
喝水,用哪种杯子更安全?
喝水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在水杯的选择上很多人却犯了难,到底哪种材质的更安全呢?
塑料杯
塑料杯要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先以5号、7号为主,这几种材质装冷热水、饮料都没有问题。注意,塑料杯出现裂痕后建议及时更换,不要使用一次性饮料瓶作为水杯。
玻璃杯
相较于其他材质的水杯,玻璃杯可以算得上是最安全的,因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性质十分稳定,且容易清洗。在购买玻璃杯时,尽量选择高硼硅材质,这种材质的玻璃会比普通的更耐冷热、耐磨损。
陶瓷杯
陶瓷杯的颜值普遍比较高,是很多人的首选。但要注意选择正规厂家制作的,避免选择一些小作坊或是内壁有装饰花纹的,这种陶瓷杯可能有重金属超标的问题,长期喝水容易影响健康。
本文原文来自科普中国、科普陕西、吃货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