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有什么关系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有什么关系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maigoo.com/goomai/243587.html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是民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从概念、构成要件、法律效力等方面详细阐述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

  1.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关系,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意思表示和什么是法律行为。其次知道两者的构成要加、法律效力、特征,从而判断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2. 从二者的概念上来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依照意思表示内容发生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即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没有真实意思表示,该行为就不算是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与法律行为的区别

两者的概念

  • 意思表示:指向外部表明意欲发生一定私法上法律效果的意思的行为。
  • 法律行为:人们所实施的、能够发生法律效力、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效力

  1. 构成要件
  • 其构成要件可分为客观要件与主观要件:
  • 客观要件:是指在外表上可以看出其法律意思的效果,即在客观上可认识其在表示某种法律效果意思。
  • 主观要件:指内心的意思,分为行为意思,即表意人自觉地从事某种行为;表示意识,即行为人认识其行为具有某种法律行为上意义;效果,即行为人欲依其表示发生一定法律效果。
  1. 法律效力
  • 意思表示的拘束力,亦即意思表示的成立效力。意思表示一旦成立,表意人须受其约束,非依法律,不得擅自撤回或者变更的法律效力。意思表示作成后,将要影响表意人、相对人或第三人的利益。

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和特征

  1. 构成要件
  • 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
  • ①必须是出于人们自觉的作为和不作为。无意识能力的幼年人、疯癫、白痴,精神病,以及一般人在暴力胁迫下的作为和不作为,都不能被视为法律行为。
  • ②必须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具有外部表现的举动。单纯心理上的活动不产生法律上的后果,如虽有犯罪意思而无犯罪行为的,不能视为犯罪,也不能视为法律行为。
  • ③必须为法律规范所确认,而发生法律上效力的行为。不由法律调整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
  1. 特征
  • 法律行为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 法律性:法律行为是法的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行为。
  • 社会性: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
  • 意志性: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支配的行为,具有意志性。法律行为是人所实施的行为,受人的意志所支配。

总的来说,意思表示是法律关系的重要前提和要素,是法律关系执行的核心,行为法律是意思表示的执行方式。如果没有意思表示的话,行为法律也是没有意义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