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药中的将军——大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药中的将军——大黄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M1GDE8U053804ZV.html?spss=dy_author

大黄,作为中药中的“将军”,以其强烈的药性和广泛的用途而著称。从《神农本草经》到现代药典,大黄的记载和应用已有数千年历史。本文将详细介绍大黄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功效与使用方法,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的中药材。

大黄介绍

大黄首载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中国药典》规定,大黄的来源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

别称

将军、黄良、火参、肤如、川军、锦纹、生军。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产地

掌叶大黄主产于甘肃、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多为栽培,产量占大黄的大部分。唐古特大黄又称“鸡爪大黄”,主产于青海、陕西、甘肃、西藏等地。药用大黄又称“南大黄、川大黄”,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等省。

化学成分

现已从大黄中分离鉴定出百余种化学成分,主要归为7大类:蒽醌、蒽酮、茋、鞣质、苯丁酮、色原酮以及其他类,如糖类、有机酸类、挥发性成分及微量元素,其中蒽醌类成分是大黄的主要药效成分。

药材性状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历史文献记载

  • 《神农本草经》:"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 《汤液本草》记载:“大黄,阴中之阴药,泄满,推陈致新,去陈垢而安五脏,谓如戡定祸乱以致太平无异,所以有将军之名。”
  • 《药性论》:"主寒热,消食,炼五脏,通女子经候,利水肿,破痰实,冷热积聚,宿食,利大小肠,贴热毒肿,主小儿寒热时疾,烦热,蚀脓,破留血。"
  • 《本草汇言》:"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及久病年高之人,并勿轻用大黄。"
  • 《本草纲目》:"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大黄的功效与使用

功效与主治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解毒止血,活血化瘀,利湿退黄。

【主治病症】

(1)大便秘结,胃肠积滞,湿热泻痢初起。

(2)火热上攻之目赤、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

(3)热毒疮肿,水火烫伤。

(4)血热吐血、衄血、咯血、便血。

(5)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癓瘕积聚,跌打损伤。

(6) 湿热黄疸,淋证涩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一般用5~10g,热结重症用15~20g,散剂减半。

外用:适量,研末敷。

炮制品及功效

  1. 生大黄: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晾干。主要功效为攻积导滞、泻下通便,用于胃肠实热积滞,大便秘结。

  2. 熟大黄 :取净大黄块,照酒炖或酒蒸法炖或蒸至内外均呈黑色。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片,表面黑色,断面中间隐约可见放射状纹理,质坚硬,气微香。熟大黄(熟军)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

  3. 酒大黄:取净大黄片,照酒炙法炒干。本品形如大黄片,表面深棕黄色,有的可见焦斑。微有酒香气。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4. 大黄炭:大黄炭是将大黄切片后文火加温,待内黄外黑后取出,晾干后使用。本品形如大黄片,表面焦黑色,内部深棕色或焦褐色,具香气。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5. 清宁片:清宁片炮制比较复杂,主要是用一定比例的大黄、酒和炼蜜武火蒸煮、烘干、晾干等炮制而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缓下的功效,多用于有食积、便秘、口燥咽干等热证的老年人及体弱久病者。

注意事项

本品苦寒,善攻下泻热、活血逐瘀,故妇女妊娠期、月经期、哺乳期应慎服或忌服。

易伤胃气与气血,故脾胃虚寒、气血亏虚、无痕血、无积滞、阴疽或痈肿溃后脓清者不可妄用。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