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兀”字的读音、造字本义及现代用法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兀”字的读音、造字本义及现代用法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8/10/503199_1135227153.shtml

汉字“兀”虽然笔画简单,但其含义丰富且历史悠久。从甲骨文到现代汉语,这个字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它在古代文献中有哪些独特的用法?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兀”字的读音、造字本义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读音

“兀”字的读音为wù,与常见字“物”字同音。《正韵》里对兀字的注音为“乌没切,音物”。

造字本义

“兀”字,甲骨文字形由“人”和一横构成。“人”字甲骨文形象一个人的形状,本义为人。一横在“人”的头部位置,表示头顶无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一横写成圆点。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无发,即秃顶。

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兀”是秃顶;“无”是光头。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对“兀”字的解释如下: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讀若敻。茂陵有兀桑里。五忽切。”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当中对“兀”字做了进一步解释。他指出“兀”字的构成是“一”在“儿”之上,象征着高而平坦的意思。段玉裁认为,所有从“兀”字得声的字,往往都带有孤高的含义。

他提到“兀”字的读音,指出它读作“夐”,并说明“夐”在古音中属于元寒部,与“月”字的古音相同。

段玉裁还提到了“兀”字在地理上的一个应用,即茂陵有兀桑里,这是古代地名。他还指出,“兀”字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写法,如“跀”字有时也写作“蹜”,而“兀”字的平声读音则类似于“涓”。段玉裁还提到了“兀”字作为姓氏的用法。

含义用法

来看下“兀”字的如今的含义和用法。

高耸特立:“兀”字在古代文献中常常用来形容山势高耸,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就有“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这里的“突兀”就是高耸的意思。在如今我们可能不会直接用“兀”字来形容山,但这个含义仍然存在,比如我们说某个建筑“兀立”在城市之中,就是说它高高地耸立着,很显眼。

光秃:其次,“兀”字也有光秃的含义,比如“兀鹰”,就是指秃鹫,一种头部没有羽毛的猛禽。

茫然无知:再来,“兀”字还可以用来形容人茫然无知的状态。比如柳宗元在《读书》中写道:“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这里的“兀若天”就是形容人对知识一无所知,如同面对浩瀚的天空一样茫然。

独立:“兀”字还有独立的意思。比如在《金小品传》中,有“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这句话,就是说一个人能够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

昏沉:还有,“兀”字也用来形容昏沉的状态。比如“兀兀腾腾”,就是形容人昏昏沉沉的样子,可能是喝醉了,也可能是极度疲劳。

动摇、摇晃:“兀”字还可以作为动词,表示动摇或摇晃。比如《后汉书》中就有“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这里的“兀其根本”就是动摇根本的意思。

成语“兀兀穷年”是形容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其中“兀兀”指的是劳苦的样子,“穷年”则是指终年、一年到头。这个成语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原文中描述的是一个人勤勉学习,不断努力的情形:“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来形容人们在工作或其他事务上不懈努力、辛勤劳作的状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