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是一首纪游词,创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记录了作者与友人刘倩叔游览南山的情景。词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情趣的生动展现,表达了作者对清淡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境界的深刻思考。
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这句词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展现了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
原文
苏轼《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细雨斜风天气微寒。淡淡的烟雾和稀疏的杨柳使初晴后的沙滩更妩媚。清澈的洛涧汇入淮河,水势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着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尝山间嫩绿的蓼芽蒿笋的春盘素菜。人间真正有滋味的还是清淡的欢愉。
注释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一作
阅读全文 ∨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词,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旷达的精神。
词的上片写沿途景观。“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细雨斜风天
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据词序,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当年三月,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贬所过了四年多谪居生活之后,被命迁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据《宋史·苏轼传》,宋神宗手札移轼汝州,有“人材实难,不忍终弃”之语。这年岁暮,苏轼来到泗州,即上书朝廷,请罢汝州职,回宜兴(今属江苏)休养。此
阅读全文 ∨
简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是一首纪游词。此词上片写词人早晨游山时所见的沿途景观,下片写其与同游者品清茶野餐的风味,从中获得杯盏清欢的意趣。全词结构浑成,寓意深刻,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里,寄寓着词人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给人以无尽遐思和美好的艺术享受。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与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