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肌少症不只是老年问题:年轻人如何预防与改善肌肉流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肌少症不只是老年问题:年轻人如何预防与改善肌肉流失?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renxin0930.com.tw/knowledge/sarcopenia-aging-signs

肌少症,又称为肌肉减少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或不活动导致的骨骼肌质量、强度和功能退化性疾病。它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成为年轻人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肌少症的定义、症状、成因以及预防和改善方法。

一、什么是肌少症?肌少症的定义与分类

肌少症,又称为肌肉减少症,是指骨骼肌在质量、品质和强度上随着年龄或不活动产生退化性损失。简单来说,就是肌肉越来越少、越来越无力,这个名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部位功能逐渐退化,肌肉量减少是常见现象。然而,当肌肉流失速度过快,且伴随力量下降时,就可能罹患肌少症。

肌少症可以分为原发性肌少症和继发性肌少症:

  • 原发性肌少症:与年龄相关,最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肌肉的合成能力下降,分解加速,导致肌肉量和力量自然衰退。
  • 继发性肌少症
    1. 慢性疾病:如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 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缺乏。
    3. 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低下。
    4. 药物副作用:部分药物可能导致肌肉流失,如皮质类固醇、质子泵抑制剂(PPI)、抗抑郁药等。

肌少症也会根据严重程度分为:

  • 前肌少症:仅有肌肉量减少,但肌力或身体功能尚未明显下降。
  • 肌少症:除了肌肉量减少,还伴随肌力下降或身体功能表现变差。
  • 严重肌少症:肌肉量、肌力、身体功能表现均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可以利用下面一些简单的方式自我检测:

  1. 测量小腿围:男性小于34公分,女性小于33公分,可能表示肌肉量不足。
  2. 起立蹲下:从椅子上站起来再坐下,重复5次,若完成时间超过12秒,表示下肢肌肉力量不足。
  3. 走路速度测试:测量在平地行走6公尺所需的时间,若行走速度过慢,可能表示下肢肌肉力量不足。

二、肌少症的五大征兆:如何知道自己是肌少症

肌少症不仅影响生活质量,更可能增加跌倒、骨折、住院的风险,进而导致失能,甚至增加死亡率。可以藉由下方的五项,来简单评估自己是否可能患有肌少症(Stute & Frontera, 2015):

  • 走路速度变慢:平地行走速度减慢,可能需要搀扶墙壁或家具。
  • 握力下降:握力测量结果低于标准值,拿取物品困难。
  • 爬楼梯困难:爬楼梯容易气喘吁吁,需要中途休息。
  • 从椅子站起困难:需要借助扶手或外力才能站起来。
  • 容易疲劳:日常生活中进行活动时容易感觉到疲倦。

除了上述五大征兆外,肌少症可能还会伴随以下症状:

  • 体重减轻:没有刻意节食,体重却持续下降。
  • 食欲不振:对于食物的兴趣降低。
  • 骨质疏松:肌肉和骨骼是相辅相成的,肌肉流失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 免疫力下降:容易感冒、感染。

三、造成肌少症的原因

肌少症的成因复杂多样。除了年龄增长这个显而易见的因素外,还有许多内外在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肌肉量的减少和力量的衰退。

内在因素

  • 荷尔蒙变化
    1. 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肌肉生长,但随着年龄增长,其分泌量会减少。
    2. 性激素:男性睾固酮、女性雌激素的减少会影响肌肉的合成和分解。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激素,可以促进细胞生长和增值,特别是肌肉细胞,是维持肌肉质量和功能的重要因子。

以下几点也与IGF-1有密切的关联性:

  • 神经接合处改变:IGF-1能促进神经肌肉接合处的维持,当IGF-1水平降低时,神经效率下降,导致肌肉收缩力减弱。
  • 炎症反应:IGF-1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蛋白质分解,当慢性炎症持续存在时,IGF-1的抗炎作用减弱,加速肌肉流失。
  • 细胞凋亡:IGF-1可以减少肌肉细胞的凋亡,促进肌肉细胞的生长,当IGF-1降低时,肌肉细胞的死亡速度加快,而新的肌肉细胞生长速度减慢。
  • 遗传因素:部分人可能具有IGF-1基因的多型性,影响IGF-1的产生和作用,增加了罹患肌少症的风险。

慢性疾病

  1. 心血管疾病:心脏功能不佳,导致肌肉组织供氧不足。
  2. 糖尿病:糖尿病会损害血管,影响肌肉营养的供应。
  3.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困难导致身体耗氧量增加,肌肉会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
  4. 癌症:癌症细胞消耗大量营养,导致肌肉蛋白分解加速。

外在因素

  • 生活型态
    1.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或运动量不足,肌肉得不到充分刺激,容易萎缩。
    2. 营养不良:蛋白质、维生素D、矿物质摄入不足,影响肌肉合成。
    3. 长期卧床:因疾病或手术等原因长期卧床,肌肉会因缺乏使用而快速萎缩。

不同年龄层的肌少症:

  • 年轻人:主要由不当减重、缺乏运动、营养不良等原因导致。
  • 中年人:主要由生活习惯不良、缺乏运动、压力过大等原因导致。
  • 老年人:主要由生理老化、激素水平下降、慢性疾病原因导致。

四、肌少症的饮食对策,如何吃才能营养又均衡

肌少症患者的饮食对肌肉修复与生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均衡的饮食,摄取足够的营养素,可以有效改善肌肉流失的情况。

肌少症患者补充高蛋白绝对有帮助,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 优质蛋白质来源
    1. 动物性蛋白质:鸡肉、鱼肉、牛肉、乳制品、蛋。
    2. 植物性蛋白质:豆腐、豆类、豆浆、坚果等。
    3. 其他高蛋白饮食:蛋白粉、豆类(如豆腐、豆浆等)

该如何补充高蛋白饮食?

  1. 多样化饮食:将蛋白质分散在三餐中,确保身体持续获得所需氨基酸。
  2. 蛋白质饮料:若在饮食摄入不足,可考虑补充蛋白质饮料,但要注意选择无添加糖、无乳糖的产品。
  3. 适量补充:过量摄入蛋白质可能增加肾脏负担。
  • 碳水化合物

    1. 复杂性碳水化合物:全谷类、糙米、地瓜、全麦面包,可以提供持久的能量。
    2. 避免过多精制糖:如冰糖、白砂糖、黑糖、红糖,过多精制糖会导致血糖波动,不利于肌肉生长。
  • 脂肪

    1. 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有助于维持荷尔蒙平衡。
    2. 限制饱和脂肪酸:过多饱和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 维生素与矿物质

    1. 维生素D:帮助钙吸收,有助于肌肉和骨骼健康。
    2. 维生素B群:参与能量代谢,促进肌肉修复。
    3. 矿物质:钙、镁、钾等,有助于维持肌肉功能。

饮食方式建议:

  • 少量多餐:避免一次摄入过多食物,增加身体负担。
  • 多样化饮食:摄取各种颜色的蔬果,补充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 烹调方式:多采用蒸、煮、烤等健康烹调方式。

五、肌少症怎么训练:肌少症的运动处方

肌少症患者通过适当的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肌肉量和力量。以下提供一些运动处方:

肌少症运动处方的基本原则:

  • 循序渐进:由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 规律性:每周至少进行2-3次阻力训练。
  • 多样性:多样化的运动可以避免肌肉适应,持续刺激肌肉生长。
  • 专业指导:初学者建议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运动。

肌少症运动种类(Walters & Churchward, 2017):

  • 阻力训练

    1. 器械训练:使用哑铃、杠铃、阻力带等器械进行训练,如握推、硬举、深蹲。
    2. 自体重量训练:利用身体重量进行训练,如俯卧撑、引体向上、弓箭步等。
    3. 功能性训练:模拟日常生活动作,如提重物、上下楼梯等。
  • 有氧运动

    1. 快走、慢跑: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身体耐力。
    2. 游泳、骑自行车: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运动伤害。
  • 平衡训练

    1. 太极、瑜伽:改善平衡感,降低跌倒风险。
    2. 单脚站立:训练核心肌群和平衡能力。

为什么运动对肌少症患者来说很重要?

  • 刺激肌肉生长:阻力训练可以刺激肌肉纤维增生,增加肌肉量。
  • 改善肌肉功能:运动可以提高肌肉力量、耐力和协调性。
  • 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营养物质的运输,促进肌肉修复。
  • 增强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六、肌少症看什么科?会进行哪些测试?

肌少症通常会出现在老年疾病中,若怀疑自己或家人罹患肌少症,建议寻求专业医疗人员协助。

肌少症应该看什么科呢?

  • 家医科:家医科医师对于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丰富,可以进行初步的评估。
  • 复健科:复健科医师专精于功能评估和复健治疗,可以针对肌少症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和治疗。
  • 老年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医师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对于肌少症诊断和治疗有更深入的了解。
  • 新陈代谢科:若肌少症与其他代谢性疾病相关,可以考虑咨询新陈代谢科医师。

肌少症会进行哪些测试?

  • 身体检查

    1. 肌肉量评估:医师会触摸你的肌肉,评估肌肉的大小和硬度。
    2. 力量测试:测量你的握力、腿部力量等。
    3. 平衡测试:评估你的平衡感。
    4. 行走速度测试:测量你在平地行走的速度。
  • 器具检查

    1. 生物组抗分析(BIA):通过微弱电流测量身体的组成,包括肌肉量、脂肪量、水分等。
    2. 双能量X射线吸收仪(DEXA):精准测量骨密度和身体组成,包括肌肉量。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可更精确地评估肌肉量和脂肪分布,但费用较高,通常用于研究或特殊情况。
  • 血液检查

    1. 基本代谢检查:评估肾功能、肝功能、血糖等。
    2. 荷尔蒙检测:检测睾固酮、雌激素、生长激素等水平。
    3. 炎症指数:评估身体是否有慢性炎症反应。
    4. 营养素检测:检测维生素D、蛋白质等营养素的水平。

七、肌少症会好吗?可以恢复吗?

肌少症无法完全根治,但是是可以改善的。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量自然会减少,但通过适当的饮食、运动和医疗介入,是可以有效减缓甚至逆转肌少症的进程。

肌少症为什么可以改善?

  • 肌肉具有可塑性:肌肉组织会随着使用而增长,不使用则会萎缩。通过规律的运动,可以刺激肌肉生长,增加肌肉量。
  • 营养补充:提供身体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有助于肌肉修复和生长。
  • 医疗介入:在某些情况下,医师会开立药物或其他治疗,帮助改善肌肉功能。

影响恢复的因素:

  • 年龄:年轻人恢复的速度通常较快。
  • 疾病状况:伴随的慢性疾病会影响恢复的速度。
  • 治疗的积极度:患者的配合度会影响治疗效果。
  • 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充足睡眠、不抽烟、不喝酒,有助于恢复。

肌少症会带来哪些后遗症?

一般来说,40岁左右被认作是肌肉量开始明显减少的转折点,肌少症不仅影响行动能力,更可能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 功能障碍

    1. 行动不便:肌力下降导致行走困难、容易跌倒,影响日常生活。
    2. 活动力降低:日常生活起居、家务劳动等活动变得困难,生活质量下降。
    3. 骨骼脆弱:肌少症常伴随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
  • 代谢异常

    1. 基础代谢率降低:肌少症患者肌肉量减少,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容易肥胖。
    2. 胰岛素阻抗: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3. 脂质异常:血脂异常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
  • 心肺功能下降

    1. 心脏功能减弱:肌少症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减弱,增加心衰竭风险。
    2. 肺活量降低:影响呼吸功能,容易气喘。
  • 其他

    1. 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
    2. 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等。

虽然肌少症无法完全逆转,但通过规律运动、均衡饮食,还是可以有效改善肌肉量和功能。不过改善肌少症需要长期坚持,通常需要数周或数月才能看到明显的效果。

八、结论

肌少症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健康隐形杀手,不仅老年人需要关注,更是现代年轻人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及早发现、及早介入是预防及延缓恶化的关键。除了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外,建议定期进行肌肉量和力量的检测,尤其对中老年人或有慢性疾病患者。此外,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D,以及寻求专业运动指导,都能有效提升肌肉健康,远离肌少症的威胁,以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