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岛这一关键技术突破,迎来书记市长连续调研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岛这一关键技术突破,迎来书记市长连续调研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06A09NJS00

近日,青岛中科源本新能源有限公司(简称“中科源本”)迎来重要发展节点:2024年12月19日,青岛市委书记曾赞荣到该公司调研;2025年1月6日,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再次到访。这家成立仅一年多的初创企业,凭借在全固态电池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吸引了市领导的连续关注。

车载电池的“颠覆性”选择

所谓固态电池,指的是利用固态电解质取代传统液态电解质,以提升锂离子电池安全性、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的新技术。全固态电池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倍率及安全性能优异等特点,因此被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产业领域寄予厚望。

目前,行业里对固态电池按其电解质不同,大致分为三个发展方向,即:氧化物、聚合物和硫化物。其中,以硫化物为电解质的全固态电池,被看作一项位于世界前沿的颠覆性技术。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武建飞,是车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的牵头创立人。在他看来,除了极大提高安全性外,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有望在6到10分钟内完成充电,可实现长续航里程,在零下40摄氏度的情况下仍可进行充电。

“这些优点,使得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车载电池的最佳选择。”武建飞说。

根据测算,2025年我国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3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00亿元,5年约有170亿元的市场增长空间。

青岛技术处于“先发阵营”

事实上,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青岛已经处于“先发阵营”。武建飞早在2016年就开始带领团队深耕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近年来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自主创新了多项关键材料,包括高稳定性、高容量正极材料,纳米级高离子电导率、高空气稳定性的硫化物电解质,抑制电极龟裂及长寿命的负极材料等;

研制出2Ah(安时)多层叠片全固态软包电池,循环性能优异,单体电池循环4000次后容量可保持80%以上;

开发出实验室状态能量密度最高可达600Wh/kg(瓦时/千克)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常温下循环6200次后其容量仍可保持84.4%。

为了推动前沿成果落地,团队开发了超薄硫化物电解质膜制备技术,高稳定性电极/电解质界面构筑技术,匀浆、涂布、电极成型、大型电极叠片等软包电池制备技术等。

中国化工学会对这一成果的鉴定,给予了“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评定。

为了推进技术产业化,青岛能源所授权许可相关团队自主创业,青岛中科源本新能源有限公司由此而来。目前企业已经建成公斤级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生产及硫化物全固态软包电池连续生产的实验室小试线,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并牵头建设了刚刚投产的全固态硫化物电池中试产线。

此次投产的中试项目就是系列技术的“出口”。该项目旨在解决硫化物全固态动力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打通全固态电池由技术到产品的通道,加快产业推进速度。按照规划,预计到2026年年底,该产线可下线100Ah(安时)电芯,生产线规模扩大至2GWh(吉瓦时)。该项目届时将建成稳定的上下游合作关系,推动固态电池材料技术初步成熟,全固态电池上车验证。

在朝阳赛道加码“突围”

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领域,日本自2003年便开始了相关研究,但从进展看,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步伐更快。宁德时代、中汽创智、蜂巢能源、国联动力等公司都在进行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并在2024年取得了不少进展——

2024年9月,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的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宣布,已研发出全固态和高安全固态电池两种产品,其中,全固态电池处于实验阶段,高安全电池已建成小试线。

10月,由上海屹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江西于都一条500MWh(兆瓦时)全固态电池量产线投产;

12月,孚能科技表示,其能量密度超400Wh/kg(瓦时/千克)的硫化物体系固态电池进入实测阶段,第二代半固态电池产品已完成相关验证测试,准备小批量量产……

固态电池商业前景虽然可期,但产业化尚需时日。在宁德时代看来,如果用技术和制造成熟度作为评价体系(1—9打分),公司的全固态电池研发项目目前处于4的水平,目标是到2027年达到7—8的水平。

在这条朝阳赛道中,青岛的进度并不慢。最关键的是,青岛对这个新产业投入了极大的关注。青岛市科技局已经将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项目,列入2025年青岛市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项目中,同时还推荐至省科技厅,申报股权联动支持地方重大项目,为这一项目争取省市联动合计5000万元的融资支持。

近一段时间,包括一汽解放、北汽制造、奇瑞等车企纷纷到中科源本对接,就技术指标确立、应用场景搭建、投融资合作推进等事项交流探讨。

面向这片蓝海,青岛正以技术突破为引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驱动,推动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到生产线再走上产业应用,全面带动电池正/负极材料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上下游行业发展,抢占新能源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制高点。

本文原文来自青报观象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