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有趣的文物|来听八千年前的远“骨”笛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有趣的文物|来听八千年前的远“骨”笛音

引用
人民网
1.
http://pic.people.com.cn/n1/2024/0708/c459122-40273033.html

在河南博物院,有一件被誉为“中华第一笛”的珍贵文物——贾湖骨笛。这件距今约8000年的骨笛,不仅是中国最早的乐器实物,更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


河南博物院贾湖骨笛展厅。


贾湖遗址博物馆骨笛展厅。


贾湖遗址博物馆展出的两支骨笛。

1986年,河南舞阳贾湖遗址78号墓中,出土了两件有钻孔的骨管,当时的发掘人员不敢想象这是能发出声音的笛子。用碳14检测,贾湖遗址发掘出来的石制、骨制、陶制和贝壳制文物,都在地下埋了近万年。上万年前的先民为何要制作这样的骨管呢?


贾湖遗址博物馆先民房屋复原。

为弄清楚这些骨管的真实用途,河南考古所第一史前研究室原副主任张居中等专家带着两件骨管前往北京鉴定。

见到这两件骨管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主任萧兴华认为,骨管的构造与新疆哈萨克族的吹奏乐器斯布斯额以及新疆塔吉克族的鹰骨笛差别不大,确定是一件乐器。这是贾湖骨笛首次被认定为“乐器”。


骨笛右侧音孔旁边的小孔,是用来调音的,河南博物院藏。


贾湖骨笛,中间可见先民的断裂修复痕迹,河南博物院藏。

既然是乐器,它还能发出声音吗?

萧兴华带着骨笛来到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刘文金马上叫来管乐声部的几个演奏家前来试奏。笛子演奏家宁保生尝试着把骨笛与嘴唇呈45度倾斜,很快就吹出了基本音阶。


贾湖骨笛断面,河南博物院藏。

1987年11月3日,萧兴华邀请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黄翔鹏、武汉音乐学院院长童忠良等音乐界专家来到郑州,用专业的测音仪器对6支比较完整的骨笛进行了音序测试。测试完毕,萧兴华还和同事徐桃英分别用斜吹的方法吹奏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骨笛相当准确的音高和坚实而又嘹亮的音色,使在场的所有人都大为震惊。

后经专家多年的测音研究发现,贾湖骨笛已具备五声、六声甚至完备的七声音阶结构,彻底推翻了“七声音阶外来说”和“笛子西来说”。贾湖骨笛改写了中国音乐起源的时间和历史,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音乐史的发端。

这次寻“音”的故事告一段落,但贾湖骨笛的故事还在继续。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复制骨笛演奏。

2024年5月28日上午11时,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演奏厅座无虚席,演奏者晏文涛手持自己复制的骨笛,为当代观众吹奏起远古的回响。

乐团自2000年成立以来,对中原音乐文物进行复原研究,将古代乐谱、服饰以及演出场景进行舞台化复原和重构。截至目前,已复原重构从远古至唐宋时期古乐器30余种1000余件,发掘、演奏古曲近200首。


贾湖遗址博物馆。

距舞阳县城20多公里,被列为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贾湖遗址,已迎来新一次的考古发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