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专家解读:如何识别和预防校园欺凌?这份家长指南请收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专家解读:如何识别和预防校园欺凌?这份家长指南请收好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jfdaily.com/sgh/detail?id=1298949

校园欺凌是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话题。那么,孩子之间起绰号、嬉戏打闹算不算欺凌?面对校园欺凌,家长应该如何识别和应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王枫在嘉定区“嘉师有约”家庭教育大讲堂上的讲座,为广大家长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


讲座现场

如何界定校园欺凌?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们常碰到起绰号、嬉戏打闹、冲突打架等行为,这些行为是否构成“校园欺凌”需严谨界定。王枫建议,家长和教师应结合参与者意图、承受者感受、行为后果及持续时间、频率等多角度综合判断。

“起绰号”多数情况下不会造成伤害,但如具侮辱性、贬损性并持续使用,导致受害者产生心理压力和自卑感等伤害后果,则可能构成校园欺凌。孩子之间的“嬉戏打闹”是一种互动方式,但如超出正常范围,变成恶意推搡、殴打,导致身体伤害,则可能升级为校园欺凌。孩子在争执中的“打架”是肢体冲突,若频繁发生或一方明显弱势并被持续欺凌,也可能被视为校园欺凌。家长和教师应理性客观地关注孩子日常互动,及时纠正行为偏差,促进孩子和谐相处。

如何识别孩子的求救信号?

王枫指出,在欺凌的阴影下,孩子常感到羞耻和内疚,害怕被同龄人嘲笑和排斥,担心家长和老师的责备。这些情绪让他们难以寻求帮助,因为报告欺凌行为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尽管被欺凌的孩子出于种种顾虑,可能不会直接表达痛苦,但他们的潜意识会通过一些隐晦的方式传递信息,如“我不想去学校”等。

王枫提醒,当孩子表现出反常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避免草率地将其归因于学习态度等问题,而要细心观察和解读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耐心地帮助孩子打消顾虑,多追问、倾听,持续强化沟通,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以便及时干预校园欺凌现象。

家庭教育如何预防校园欺凌?

王枫强调,预防欺凌行为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他构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安全感与自尊心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此外,情感同理心的培养也是关键,它能够引导孩子理解并尊重他人,进而有效避免矛盾与冲突。同时,家长应以身作则,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对公德的遵守、对差异的包容,影响和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

一旦发现孩子可能遭受“校园欺凌”,家长应及时与学校沟通,深入了解事实,以便协商妥善处理。同时,加强保护和关爱被欺凌学生,避免意外伤害。家长需陪伴孩子面对和排解负面情绪,必要时借助学校、社区心理健康资源。

“嘉师有约”家庭教育大讲堂自2021年10月开展以来,积极响应《家庭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的生动素材,诠释家庭教育焦点话题,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传播阵地,受到学校师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通过系列讲座,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让科学的育儿方式走进千家万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幸福和谐、社区科学治理,讲好嘉定家庭教育新故事,打造校家社协同育人传播平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