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寻千年火锅文化底蕴:走进满族火锅文化博物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寻千年火锅文化底蕴:走进满族火锅文化博物馆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87690

从古至今,没人能逃过火锅的诱惑。东南西北的火锅,各成一派。但是,你知道吗?北派火锅的代表——满族火锅起源于阿城,至今已有超千年的历史,老北京涮肉和杀猪菜都起源于此。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阿城区的黑龙江省道合满族火锅文化博物馆,了解北派满族火锅的前世今生。

杀猪菜起源于"吃天火肉"

黑龙江省道合满族火锅文化博物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研究和传播北派满族火锅文化以及满族民俗文化的公益性博物馆,馆内现有藏品500余件。

走进博物馆,灯光落在一件件展品上,勾勒出古朴的轮廓,点亮精美的纹饰,耳边传来关于火锅文化的讲解,带领观众穿越时空的隧道……据该博物馆的馆长伊凡介绍,北方最早的火锅源于女真人吃天火肉的习俗。女真人有在野外狩猎时架火烧陶罐,用鸡汤煮食鹿、狍肉片的饮食风俗,俗称"吃天火肉"。博物馆内再现了女真人"吃天火肉"的场景,令参观者身临其境。从女真到满族都有养猪和腌渍酸菜的传统,而二者的结合,便产生了满族典型的火锅——酸菜白肉火锅,杀猪菜就是起源于此。

满族火锅曾是清朝皇家御宴

博物馆内的液晶大屏滚动播放着《盛世隆行千叟宴》的专题片,讲述了满族先世女真人"吃天火肉"的习俗和清朝康乾嘉年间举办的四次千叟宴的内容,这是由博物馆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史实资料、文献资料、视频资料制作而成的。伊凡介绍,满族火锅是千叟宴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千叟宴最早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因此,千叟宴对于北派满族火锅走向民间,加速火锅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宫廷御宴重视皇家气氛、礼数和气派;民间的火锅则走亲民路线,自发演绎,规矩也并不比皇家少。铜锅炭火,鸡汤沸腾,汤中杂以酸菜丝、粉丝,用来涮猪肉、羊肉、鸡肉、鱼肉,还有野鸡、狍子、鹿肉及飞龙肉,有的也用各种山蘑菇调汤,其山珍海味不凡。

3件镇馆之宝传承满族火锅千年文化

记者在展厅内看到一个金代将士的头盔,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据介绍,金代将士在行军打仗时,风餐露宿,有时有些将领就临时将头盔翻吊起来,当锅使用,涮煮一些食物或野味。这个金代的头盔是铁质的,说明它的主人拥有较高的地位。

在展厅中,记者还看到了一个金代的铜制火锅通风加热底座。伊凡说:"最初大家都叫不出他的来历,最终通过沈阳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证实,它是用来上面放置类似火锅器皿的通风加热底座。这说明早在金代人们就已经懂得通风能够使燃料更快更彻底地燃烧并提供热量,也说明当时对火锅热源的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造型匀称、线条流畅、小巧精致、做工极为精细,这件锡鎏金材质火锅是博物馆的第三件镇馆之宝。此锅鎏金和琅边工艺极为少见,专家推测,它应为清代宫廷或贵族所用。由此可见,古人吃火锅时有多优雅。

未来,黑龙江省道合满族火锅文化博物馆将持续丰富展览内容、促进文化交流,为火锅文化的深入挖掘和传播注入新的动力,深度展示北派满族火锅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